鄉愁(德文直譯本)
德文原書直譯
進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世界的第一道大門
赫塞寫作路徑的起點,青春年華的所有原型
《鄉愁》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塞的成名作,也是他的追憶性自傳。描寫一位出身阿爾卑斯山腳下村莊尼米坎的少年培德.卡門沁特,從原來的貧困農家子弟,經驗了漫漫無絕期的愛戀,對純摯友誼的渴求,人文藝術及寫作的啟蒙,死神的襲擊,甚至酗酒沉淪、徒步流浪與憂鬱……。一再的追尋與失落,是青春的軌跡,成長的必須,也是對生命的反覆叩問。
此書是進入赫塞世界的第一道大門,開拓了無數文藝青年的視野,更成為許多纖細敏感心靈的永遠的故鄉。
在優美宏闊的自然風光中,追求心靈境界的揚升
「我恍然大悟,自己以往不過瞇得世界的一個小縫,並未窺得宇宙的真相。我的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嚮往,猶如羅盤上抖動的指針,指向遙遠的前方。從此,當我看到雲彩漫遊無盡的天邊時,也終於懂得她們的美麗與哀愁。」
被譽為浪漫主義最後英雄的赫塞,承襲了偉大人文傳統,尤其追求心靈境界的向上提升,以此觸動了許許多多文藝青年纖敏的內心。他對大自然的嚮往與崇拜,亦化為書中諸多俯拾皆是的描摩段落,如詩似繪,引人入勝。
「愛情並非為了使我們幸福,而是要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承受力有多強。」
「我看著他在疼痛萬分的時候,找尋我的眼神,並非想要乞求什麼,而是想讓我明白,所有的抽搐與疼痛並沒有耗損他的美好。」赫塞對孤獨的體悟,對情感的追索,對自我的剖析內省,總是深刻得教人震顫。讀者一路隨著培德.卡門沁特走出尼米坎,踏向世界,嘗盡悲歡,進而回首來處,亦彷彿再經歷了一次青春的試煉,靈魂的洗滌。
名人推薦
南方朔|文化評論者
陳玉慧|作家
楊照|作家
蔣勳|作家
鍾文音|作家
好評推薦
.《鄉愁》就讓人看到了赫塞踩出的第一步,後來的一切都是這一步的延長。──南方朔(文化評論者)
.那年我十六歲,是個既頑固又悲傷的少年,老是和自己做對,且不明白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那些年赫塞安慰著我,讓我知道:人世如此不盡美好,而追尋自我的道路又如斯孤單。──陳玉慧(作家)
.很難形容那莫名的震撼。少年的我把書放下來,遲遲無法讀下去,不是因為擔心書會太枯燥無聊,相反地,擔心書裡還有更多這樣衝擊震撼的內容,捨不得就這樣任意讀過去。──楊照(作家)
.因為赫塞我喜愛上一種獨白式的文體,像日記,也像書信;像孤獨時自己與自己的對話。赫塞的文學可能影響了一代的青年走向追尋自然、流浪、孤獨,追尋自我的覺醒。──蔣勳(作家)
.我於今回想,還好當年我的偶像是赫塞而不是別人,於是我某個部分悄悄地被他形塑成今天的我,原來這一切都有跡有尋。──鍾文音(作家)
附錄
赫曼.赫塞年表
作者簡介
赫曼.赫塞 Hermann Hesse
1877年7月2日生於德國南方小鎮卡爾夫(Calw)。年少時迫於父命曾就讀神學院,後因精神疾病而休學,但始終立志成為詩人,更在21歲時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浪漫詩歌》。27歲《鄉愁》一出,佳評如潮,繼而是《車輪下》、《生命之歌》、《徬徨少年時》、《流浪者之歌》、《荒野之狼》、《玻璃珠遊戲》等一部部不朽之作,讓他於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位20世紀德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最後英雄,於1962年病逝,享年85歲。
譯者
柯麗芬
東吳大學德文系、輔仁大學德文研究所畢業,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德語文學博士。現任淡江大學德文系專任助理教授。
審定者簡介:
陳玉慧
法國國立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系碩士。曾隨西班牙小丑劇團巡迴演出,並於法國陽光劇團實習、紐約外外百老匯導演。由於本身從事多年的編導工作,因此作品呈現出的風格偏向社會寫實。再加上她深諳多國語言,遊走於不同種族文化,因而創作內容廣泛,不論在文學、戲劇與新聞領域皆獨樹一幟。著有《徵婚啟事》、《海神家族》等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