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性探索啟發孩子的潛能
- 書名:適性探索啟發孩子的潛能
- 作者: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王立昇
- 出版社: 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4/05/29
- ISBN:9789862725993
每個人具有其獨特的一組潛能、知覺、興趣與目標,也都應有充分發展其潛能的權利,教育上的重大課題便是如何發掘個人的潛能,並提供充分發展的機會。 --吳武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名譽教授,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約講座教授
適度的壓力才能引領學習方向。糖衣式的快樂學習對學習是不好的。我們要的是適性的快樂學習、發展與終身學習。透過終身學習,孩子將不再怕輸在起跑點,而是贏在終點。--吳清基/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總統府國策顧問,前教育部長
老師如同伯樂,學生是千里馬,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便是品識與欣賞。鼓勵自己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伯樂,鼓勵孩子克服人生的挑戰,這是老師專業成長過程中要完成的任務。--吳毓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學系教授,兼任教育學院院長
當前的重要課題是,如何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使我們的年輕人不是只會用手機玩遊戲或是和朋友聊天而已,也能利用新科技所孕育的環境,為自己找到對世界能夠造成影響,又有發展性的工作,從而提升整個社會在未來世界上的競爭力。--李光陸/前鴻海公司副總裁兼網通事業群總經理,現任鴻海公司顧問
如果孩子上課時完全是鴨子聽雷,根本無從用功起,一定要找到方法來教這些孩子。將所有的孩子都教得不錯,唯一的辦法就是因材施教、適性教育。--李家同/總統府資政,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孩子的學習歷程,父母要密切觀察記錄,了解孩子真正的性向、興趣、能力所在,未來選擇組別、科系時,才有足夠的資料。--段 樵/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開平不談菁英,但培養達人。達人站在技藝的頂點,當學問或技術達到極致,就會發現任何知識與技術都是為了服務人群,不能服務人群的知識與技術就毫無意義。--夏惠汶/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臺北市教育會理事長
十二年國民教育開始的階段,由於高中職免試政策,將會有學習能力非常差異、並不適合馬上接受更高一層階段教育的學生,便要以適性教育的因性及因材教導他們。--郭為藩/總統府資政,前教育部長
對於一個高中生而言,首先要確認人生的方向,並學會獨立思考、表達與論述、自主管理,才能把握現在,展望未來。--陳偉泓/臺北市立建國中學校長
我們絕不可能把每個人都教育成愛因斯坦,也不可能期望每個人都作尖端研究。而是人才有沒有恰到好處地緊貼社會需求,如此才能提升產業創新的動能與競爭力。--黃光國/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總統府國策顧問
十二年國教的主要願景是成就每一位孩子,這願景就是建立在適性揚才的信念及多元智能的理論基礎之上。人的智能分為八大類:語文、邏輯數學、空間(藝術)、肢體運作(體育)、音樂、人際、內省(文學或哲學)、自然探索等,每一個人都具備這八大智能,只是強弱程度各有不同。有的人語文智能很強,但邏輯數學智能較弱;人際智能強的人可以很容易與他人打成一片;空間智能強的孩子以圖案的方式學習效果較佳。
適性教育就是發掘孩子的優勢,考量孩子個別差異,提供適切教育方式及善用適當教學方法,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有效且熱情的學習,讓每個孩子都能充分發揮其天賦和潛能。
如何會有熱情呢?大人們要多鼓勵孩子築夢,協助孩子找到自我的期許,再引導孩子走上落實夢想的路。做自己想做且喜歡的事,就一定會有熱情。
適性教育已列入十二年國教的基本架構中,適性教育如果操作得宜,可以讓孩子熱情學習,適性發展。本書詳細說明適性教育的本質、意義、作法、解析多元智能,同時收錄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各教育現場的老師與教授們的教學經驗;也收錄家長們在協助孩子們適性發展的經驗分享,及專家們對及十二年國教的適性教育優缺點分析與建言。書末並附有「生涯評核表」,可供家長及師長們或學生自行探索分析性向。
作者簡介
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
為結合全國關心適性教育人士,共謀推動適性教育永續發展、培育人才、服務人群、關懷社會,一群熱心公益的學者、專家、教師及家長共同於2012年4月發起、2012年8月正式成立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主要任務為提倡適性教育理念,建構以學生為本位的學習環境;研發適性教育策略,促進教育革新效能;協助教育機構推動適性教育及人才培育工作;協助學生認識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並輔導其求學與就業;協助家長認知適性教育,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協助教師增進適性輔導能力,促進學生適性發展。協會成立迄今已辦理二次適性教育論壇、三次教師適性輔導研習營及三次親子適性探索營,致力於適性教育的研析與推廣,並獲得參與活動的老師、家長及學生的一致好評。
王立昇
現任國立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博士。
曾任馬里蘭大學數學系副研究員、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航空工程系訪問學者、浙江大學客座教授、台北市動力系統研究學會理事長、台北市立北一女中家長會長、台北市立中山女中家長會長、台北市高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