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 12月號 / 2018年 第390期
- 書名:遠見雜誌 12月號 / 2018年 第390期
- 作者:遠見編輯部
- 出版社: 遠見雜誌
- 出版日期:2018/11/30
- ISBN: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遭逢最大挑戰的一年。GDP成長率從6.8%一路下滑;上海A股跌破3000點後,再也沒回來過;連原本走強的人民幣也數度貶破6.95,轉眼就要攻破7。
當中國忙於調整經濟結構體質,又面臨中美貿易戰強襲。於是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橫空出世」,大動作向全球宣示未來將進口30兆美元商品,10兆美元服務。汽車、金融保險業更放寬管制,歡迎各國搶占商機。
但中國敞開市場大門時,社會管理卻相對緊縮,今年以來陸股跌跌不休,人民幣同步走貶,造成投資人信心退散;不僅如此,接連宣布的打房政策,雖然是為打壓飆高的房價,卻重挫建商、買氣低迷,連科技業也陷入瓶頸。
《遠見》團隊走訪上海、北京及浙江衢州市等地直擊現場,為讀者解析一個矛盾的「兩極中國」。
▍編者的話
中國大進口時代,台灣貨賣得出去嗎? 文╱楊瑪利
11月初我特地飛了一趟上海,參觀了中國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世界保護主義興起、中美貿易戰衝擊大陸景氣的陰影下,進口博覽會等於是中國向世界宣示,要更開放國內市場,從一個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的決心。
那幾天上海天氣已經冷颼颼,但來自世界172個國家、共3600多家企業,仍熱切地帶著他們的商品來到上海展售。最後統計,展覽五天內共有80萬人進場參觀,其中40萬人是大陸採購商,意向成交金額達578.3億美元(約1兆8000億台幣)。
我經常看展覽,多數是單一主題,汽車、食品、電腦、家電、化妝品、時裝、醫藥、生技等。但進口博覽會卻包山包海,什麼產品都有,等於是數十個主題展放在一起。我也注意到,這次共有5000多樣新商品,第一次獲准進入大陸銷售。
兩岸關係冷清 失落中仍有台灣之光
但很可惜的是,似乎受到兩岸關係冷清的影響,台灣參展商卻很少,才70多家。我特別到台灣幾家文創商品的展區,空間都不大,位置也偏,不在主通道,要特別尋找才找得到。我也去到食品專區,約十幾家台商參展,但並未特別標示台灣專區,不像日本或韓國,是一個大國家專區。說實在的,我當下真的感到失落。
如果呼應最近剛當選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話,應該要讓台灣的貨物賣得出去才對啊?為什麼正當全世界都在搶賺大陸內需的市場時,台商卻是這麼安靜?
還好在失落中,我看到了一個台灣新秀,被列入進博會的十大亮點之一。
來自台灣的一對母子,媽媽許惠卿是珠寶商,兒子洪大鈞到英國學習設計,去年母子倆才在英國倫敦成立品牌紀娜梵,並且與世界知名的鞋設計師JIMMY CHOO合作設計了售價3000萬人民幣的珠寶鞋。鞋面鑲滿粉紅鑽,放在旋轉展示台上,不斷閃閃發亮,成為最亮眼的展示品。進博會期間,這個展位天天大排長龍,大家都在爭看這雙世界最貴的鞋。
我在展位旁的VIP室訪問JIMMY CHOO與這對母子,卻不斷被打斷,因為不少大陸官員,包括商務部副部長、各省市市長等,都輪番進來,免不得寒暄幾句,並邀請他們去展覽或落地展店。這短短兩小時,是我第一次高密度又近距離接觸到大陸官員的一次。毫無疑問,紀娜梵第一次進中國,就掌握住了大進口機運了。
其實中國自2014年後一直在調整產業結構,去高負債、去高槓桿,經濟成長率已逐漸下行到6.5%,在內有隱憂下,沒想到2018年又碰到川普的貿易戰,可說內外交迫。進口博覽會等於是進一步用開放來深化改革。本期封面故事因此深入報導,在中美貿易戰下、在進口博覽會背後的中國,現況到底如何(頁174)?
本期其他專題包括第16屆《遠見》服務業大調查出爐(頁78),及第二屆《遠見》家族企業大調查,揭露了很多企業主與準接班人的傳承心聲(頁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