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赫丘力士之柱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我生命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住在不屬於我的地方,
我一直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鄉人。」
──保羅‧索魯

詹宏志:保羅‧索魯是一位想像力最奇詭的旅行作家。
索魯的風格是那種穿透世俗虛偽的銳利,毫不留情,也絕不隨俗。如果你願意冒著自己的自尊也受一點點傷害的風險,讀到的確實是極其敏銳的觀察以及冷面笑匠式的幽默。

大部分時間都扮演著「異鄉人」角色的保羅‧索魯,雖然已遊歷無數國家,但總是因為太慎重其事而不曾到過地中海,這回,他終於決定要從直布羅陀展開他的環地中海旅程,由直布羅陀岩的「赫丘力士之柱」為起點,環遊整個地中海區,抵達僅有數哩之距的另一根「赫丘力士之柱」──摩洛哥的休達。

這段旅程行經17個國家。索魯不搭乘飛機,只借助市井小民乘坐的火車、公車、渡輪,偶而也搭計程車或騎腳踏車。有時是特意、有時則臨時起意在一處逗留,參與當地活動,和他們一起看鬥牛、逛市集、參觀古村落及遺跡神廟。他眼中所見的地中海區是平民化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書中索魯娓娓道來各色各樣的小故事,並且穿插引述曾經寫過的作家與作品,諸如海明威、勞倫斯‧杜雷爾、T.E.勞倫斯等人;旅途中,他特意前往開羅拜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富茲,當時他正因遇刺受傷在家休息,他同時拜訪已經八十多歲、旅居摩洛哥丹吉爾的美國知名作家保羅‧鮑爾斯。保羅‧索魯與這些老前輩的智慧對話,為這次的環地中海旅程劃下了完美句點。

作者簡介

保羅‧索魯Paul Theroux
保羅.索魯出生於美國。大學畢業後,投身旅行工作,先到義大利、非洲,於馬拉威的叢林學校擔任和平團教師,並在烏干達的大學擔任講師。1968年,應聘前往新加坡大學,任教於英文系。這段時間,將短篇故事及為報章雜誌撰寫的文章結集成冊,並著手數篇小說,包括〈方與印地安人〉、〈嬉戲的女孩〉、〈叢林戀人〉等,這些小說收錄於《大裂谷的邊緣》(The Edge of the Great Rift, 1996)。1970年代早期,索魯與家人移居英格蘭,隨後遷往倫敦,在英國居住了十多年。這段時期,寫了幾部評價甚高的小說及多篇廣受歡迎的旅遊文章,《漫遊世界》(Travelling the World, 1992)一書即由這些旅遊文章精選編纂而成。他目前在美國定居,仍前往各處旅行。
  保羅.索魯著作甚豐,包括:《瓦爾多》(Waldo)、《黑屋》(The Black House),《映象宮殿》(Picture Palace)贏得1978年英國惠特布雷德文學獎;《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被《約克郡郵報》選為1981年年度小說,並改編成電影;《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Riding the Iron Rooster: By Train Through China)贏得1988年湯瑪士.庫克旅行文學獎。最近的著作有《我的另一種生活:一部小說》(My Other Life: A Novel)、《九龍塘》(Kowloon Tong);《旅行上癮者》(Fresh-Air Friend)集合了他1985至2000年的旅行文學作品;另有一部廣受好評的小說《檀香山飯店》(Hotel Honolulu)。其他著作:《老巴塔哥尼亞快車》、《維迪亞爵士的影子》、《到英國的理由》、《暗星薩伐旅》 (以上中文版均由馬可孛羅出版) 等。

譯者簡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薛璞
台灣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外文研究所畢業。
曾任職中國時報編譯。現專事翻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