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親子天下雜誌 11月號/2017 第95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序/先從不怕說錯開始!

我一直很敬佩法國的高中生,他   們畢業會考的第一科,就是考   哲學。

每年六月十五日,全法國都引頸期待「今年的哲學考題」:「藝術品一定要美嗎?」「工作的價值是否只在於『有用處』?」「人應該竭盡所能的讓自己快樂嗎?」……面對這些連大人都很難回答的問題,每一位十二年級學生,都必須在四小時內完成,而且「言之有據」、「言之有理」,就像寫完一篇小論文。

為什麼法國高中生具備這樣的能力?「這是十年磨一劍的功夫」《哲學的力量》作者羅惠珍觀察。從七歲開始,法國孩子在每一堂課(無論是閱讀、歷史、數學等),不斷練習回答老師拋出來的「為什麼」。法國人很清楚,「哲學教育不是要培養哲學家,而是培養能獨立思考的現代公民。」
在蒐集「如何教思考」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零點計劃之一「看得見的思考力」。哈佛的教育學者們認為,思考力不是與生俱來,更不能等到大學再來培養,必須從小練習。「學習思考」不一定要額外上哲學課,而是在每一堂課都可以進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得見的思考力」發展出二十一個任何課堂都可以使用的「思考練習」(Thinking Routines),引導小學生觀察、聯想、找證據,然後分享、討論。目的就是希望透過不斷的思考練習,幫助孩子讓自己的思考「看得見」,也看見別人的想法,養成思考的好習慣。

學思考沒那麼難,練習思考也不是「浪費上課時間」,理應屬於學習的一部分。但傳統的考試領導教學,很容易欠缺耐心去等待學生展現自己的思考成果。許多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練習思考的台灣老師觀察,因為怕錯、怕不符合標準答案,因此很多孩子都謹言慎行,不敢表達自己的 想法。
我們走訪了教學現場,發現只要真心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表達的機會、標舉「錯」的價值,每一間教室都可以成為「會思考的教室」。

家長在家跟孩子「玩思考」,也沒有想像中困難,從聽故事、用自己的話講故事開始。我們獨家專訪到日本暢銷十七萬冊《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的作者、目前只有十二歲的中島芭旺和他的母親。發現「不禁止、不給解答」的無為而教的過程中,母親唯一刻意引導的是,「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表達想法」。

這一期獨家專訪的還包括繪本作家幾米,關於他的作品為何吸引跨越世代、跨越國界的粉絲,他的回答依舊很「幾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秋天,特別適合沉靜下來,思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