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孩子
華德福自然教育&美感啟蒙書
歐洲瑰寶、德國家庭代代相傳經典藝術繪本
德國青年風格藝術代表名家
★華德福教育雜誌推薦經典兒童故事
★詩一般的語言、優美的韻律與節奏,最貼近幼兒的語言學習方式
★從故事中細膩的洞見,讓孩子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循環
★結合美感教育、自然崇敬、語言學習、想像力發展,德國家庭代代相傳經典繪本
【本書特色】
*蘊含著人類對自然與生命的思索
奧弗斯對大自然有著最真切的洞見,也因此,在她那細膩的插畫與文句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對自然的崇敬與愛。《蝴蝶的孩子》運用精巧的擬人化方式,以貼近孩子的想像力與表達方式,細膩描繪蝴蝶的一生,引領孩子認識生命的蛻變與循環。讓故事在孩子的內心埋入一顆對自然崇敬的種子,學會尊重生命並愛護大自然。
*充滿迷人魔幻的故事情節
《蝴蝶的孩子》靈動的句子,帶領著孩子在文句中,與蝴蝶的孩子翱翔在那遙遠的蝴蝶王國。奧弗斯透過孩子的雙眼,描繪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帶領我們進入童心未泯世界,與大自然精靈一同嬉戲的美好時光。
*如詩一般的優美語言
書中的每一段文字,都如同詩一般,有著優美的語調與結構。從具有節奏與韻律感的繪本故事中,讓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來學習語言。
作者簡介 |
亞伯特.希克圖斯(Albert Sixtus,1892-1960)──著
德國童書作家──亞伯特.希克圖斯,出生於德國海尼興(Hainichen),22歲通過教師學院考試後,便在多所學校擔任教職,也曾擔任教區牧師。
1922年,希克圖斯開始為兒童創作繪本、小說、詩及遊戲,多數作品以仙子及妖精為主題。1924年,他出版了名聞遐邇的《小兔子學校》(Häschenschule,1924),這本書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無疑是他最著名的繪本作品;冒險故事《費爾堡的野男孩》(Die wilden Jungen von der Feuerburg,1925)則是他最受歡迎的青少年小說。
1936年,希克圖斯擔任德國兒童期刊《奧爾巴赫德國兒童期刊》(Auerbachs Deutscher Kinderkalender)的編輯,並且定期刊登自己創作的童謠、故事等。他的童謠及故事非常受德國孩子們的喜愛,家家戶戶的孩子皆能朗朗上口。然而,由於希克圖斯對於自由及人性的信念與堅持,他拒絕將當時希特勒領導的政治黨派──納粹黨的意識形態注入期刊內,因此長期遭受納粹黨監視、壓迫甚至逮捕,最後不得不於1938年放棄期刊編輯的工作、幾乎停止了所有的創作,並且逃離了居住的城市。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希克圖斯才再次回歸原先的寫作生涯,畢生累積了多達70餘部作品,成為20世紀初德國兒童文學的重要作家。
在奧弗斯《蝴蝶的孩子》初版發行的第19年,希克圖斯收到德國出版社JF.徐萊柏的邀請,為這本繪本重新譜上了易懂、好記且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句。在希克圖斯細緻的文字襯托之下,奧弗斯的圖畫顯得更加出色絕倫。
希碧勒.馮.奧弗斯(Sibylle von Olfers,1881-1916)──繪
畫家與繪本作家希碧勒.馮.奧弗斯,童年時光在東普魯士的梅格騰(Metgethen)城堡度過。她很早開始學習繪畫,藝術天分受到畫家與作家姑姑瑪莉.馮.奧弗斯(Marie von Olfers)的啟發與支持。
24歲時,奧弗斯加入科尼斯堡(Königsberg)聖伊莉莎白修女會,因而有機會在呂貝克(Lübeck)藝術學院繼續深造,畢業後在一所天主教學校擔任美術老師。1905年,奧弗斯已出版許多繪本,分別是《雪的孩子》(Was Marilenchen erlebte!,1905)、《兔子的孩子》(Mummelchen und Pummelchen,1906)、《根的孩子》(Etwas von den Wurzelkindern,1906),以及廣受喜愛的《森林小公主》(Prinzesschen im Walde,1909)。
1916年,35歲的奧弗斯因肺病過世。她的線條畫風纖巧逗趣,呈現在創意十足的邊框與藝術性高的植物花紋上。同時,奧弗斯也是19世紀新藝術運動中「德國青年風格」(Jugenstil)書籍裝幀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奧弗斯精緻、簡約,並且富含藝術性的繪畫線條呈現出她對自然的洞見,也讓她與《彼得兔》作者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英國兒童繪本先驅凱特‧格林威(Kate Greenaway)以及瑞典國寶級繪本作家艾莎.貝斯寇(Elsa Beskow)齊名。
譯者簡介 |
管中琪(德翻中)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畢,自由譯者,譯作有《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步步)、《少年維特的煩惱》、《我們家的大聖經》(野人文化)、《焦灼之心》(商周出版)、《風的孩子》、《雪的孩子》、《根的孩子》、《森林小公主》(小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