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蜘蛛女之吻(40週年紀念修訂版)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布宜諾斯艾利斯監獄的一間牢房裡關著政治犯華倫定和同性戀者莫里那。兩人性格、思想、背景迥異,他們日日共處一室,有時沉默,有時爭執,漸漸地,對話熱絡起來。

莫里那開始重溫記憶中熱愛的電影,一一說給華倫定聽。有的是恐怖電影,有的是愛情電影,這些故事緩解了獄中寂寞,也拉近兩人的距離。他們徹夜長談,沉浸於電影與往事,在陰暗的牢獄中用對話構築出一幅幅電影與現實交錯的畫面。

然而綿長的對話其實暗藏玄機。莫里那身負任務,必須回報華倫定言行裡透露的訊息,如表現良好,他可以藉此爭取假釋。當出獄的日子即將到來,莫里那竟發現,自己早已愛上了華倫定。應該擁抱理想才能讓靈魂獲得自由?或者該忠於強權才能安穩生存?原來,在監獄之外,還有更巨大的枷鎖……

本書因精湛的敘事與新穎的形式留名文學史,動人的角色更令書迷津津樂道。反叛的陰柔力量、權力關係的拉鋸、針對政治現實之精采映射,使這部小說至今仍傳頌不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書封設計理念=

★陰柔絮語
書封上燙銀處理的手寫字取材自書中兩人爭論電影的內容,以嘈雜的畫面感呈現本書多聲交錯的藝術價值,也以張狂、情緒化的字跡風格呈現反動特質,更如蜘蛛絲般布滿畫面。

★陽剛對比
相較於纖細的手寫字,特色橘的歌德粗黑體象徵陽剛、男性化,以及革命的熱情理想,這個字體常見於戰時文宣,錯位的印刷使色彩些微暈染,重複提示了角色的反動精神。

作者簡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曼努維爾.波伊格 (Manuel Puig, 1932-1990)

一九三二年生於阿根廷彭巴草原小鎮維耶加,幼時常與母親去電影院看好萊塢的通俗電影,喜愛葛麗泰・嘉寶、瑪琳・戴德麗等知名女星。大學時期起先選讀建築,後改修哲學。一九五六年取得布宜諾斯艾利斯義大利學院的獎學金,到羅馬的市立電影學院念電影。

起初波伊格想成為音樂家,接著想成為電影導演,後來又想成為電影編劇,在這些志向都終告失敗之後,他成了一個風格獨具的小說家。他曾經自述:「不是我選擇了文學,是文學選擇了我。」一九六八年完成首部長篇《被麗泰.海華斯背叛》,根基於兒時記憶,以愛看電影的小男孩多多為主要角色。一九七六年發表的《蜘蛛女之吻》亦具有強烈自傳意味,成功呈現他對同志處境的思索與長期的政治關懷。

波伊格的取材與視點獨樹一格,擅長剪裁通俗文化的陳腔濫調、甜美感傷,讀者往往因其筆下聲光四溢的畫面而眩惑不已,卻同時也走入阿根廷小鎮群像的深刻真實。小說中的諧擬、反諷、俗媚、敘事上的多樣層理,加上多人稱聲音的纏繞,融合為別無分號的風格,使其留名於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生出版八本長篇,其中以《蜘蛛女之吻》最深植人心。同名改編電影曾獲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獎、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電影更讓飾演莫里那的威廉‧赫特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位以男同志角色獲獎的演員。

波伊格畢生流離漂蕩,在世界各地遷移。一九九○年於墨西哥逝世,得年五十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