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經理人月刊 10月號/2017 第155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找回讀經典的好感覺 近來關於12年國教國語文課綱,文言文選文比例該增該刪,引發許多討論。在相關的新聞報導中,我看到了高中時學過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回想起自己肯定曾經因為「考試要考」,而努力背誦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裡面的經典語句。 我無法確定這些「文言文」,是否有助於提升我的文學素養、中文程度,讓我現在某種程度可以靠文字為生;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我對於那些國學經典的理解,都只停留在「背下文言文,熟記老師念給我聽的白話翻譯」。我當時很少覺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對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成年後,出社會工作多年,也很少再記起這些曾經倒背如流的文句。 直到某些偶然的片刻,可能是在《湖濱散記》裡,頻頻讀到梭羅引用孔子說的話;或是翻閱到日本和民集團創辦人渡邊美樹寫的《讀論語有什麼用?》,才試著用截然不同的角度,哲學也好、生活也好、做人也好、管理也好,重新理解這些經典字句。 這讓我想起了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在《為什麼讀經典》這本書裡,對於何謂「經典」(classics),下了14個定義。其中一個是,「經典不一定會教給我們以前不知道的任何事。在經典裡,我們有時候會發現我們一直都知道的事(或是我們以為我們知道的事),只是不知道是這個作者先說過了,或者至少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與經典產生關聯。這也是一份能夠帶給我們很多快樂的驚喜。」 卡爾維諾在文裡,說了一個法國作家米歇爾‧布托爾(Michel Butor)的小故事。布托爾在美國教書時,很受不了人家一直問他關於左拉(Emile Zola;活躍於19世紀的法國作家)的看法,問題是他根本沒讀過,所以他就下定決心去讀左拉的一部巨著《盧貢—馬卡爾家族》(Rougon-Macquart),總共包括20本長篇小說,結果竟因此得出了意想不到的想法,還寫出了一篇好文章。 這個故事想要傳達的意思是,「在成年之後,即使是第一次去親近一本好書,也能帶來絕佳的喜悅,跟年少時閱讀所得到的喜悅完全不同(雖然我們不能說快樂的程度是更大或更小)。」卡爾維諾說,當我們變得成熟了,我們可以從經典中,讀出更多的細節,也能夠掌握更深的層次和意義。 渡邊美樹說,每當有人問他最愛讀哪一本書,他的答案一定是《論語》,但是問的人臉上都會出現驚訝的表情。也許你也這樣覺得,一兩千年前的國學經典,跟生活在21世紀的我,到底有什麼關聯,可以帶給我什麼幫助? 但是我猜測,或許你跟我一樣,多多少少有點從眾心理、崇拜權威,看到是比爾蓋茲這類的名人推薦,或是「精通管理必讀」這類的行銷字眼,就會興起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這就是一個最好的起點,我們找來了專家學者,挑選出了最經典的國學著作,鎖定經營管理這個主題,帶領你親近經典,也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成人式的閱讀喜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