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經理人月刊 09月號/2020 第190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次讀懂破壞式創新

今年1月23日,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因病過世。
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曾說,書架上唯一一本商業管理書就是《創新的兩難》;英特爾(Intel)創辦人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網飛(Netflix)創辦人里德.海斯汀(Reed Hastings)都是他的信徒,貝佐斯和海斯汀更要求高階主管閱讀他的著作。

除了將創新理論應用在商業運作,同樣的概念,克里斯汀生也應用在日常生活。這位創新管理大師的第一門課,教你釐清什麼是創新,而他的最後一門課,教的是如何衡量人生。

 

【編者的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理論的實用性
本期的封面故事,是為了紀念在2020年1月23日過世的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回顧了他的重要著作和理論。

先來讀一個關於理論大師和管理大師的小故事。

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本書裡,克里斯汀生描述了一個他和英特爾(Intel)前任執行長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的一段對話。

在《創新的兩難》於1997年出版之前,克里斯汀生接到葛洛夫的電話,說他看了克里斯汀生發表的關於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論文,想邀請這位哈佛商學院學者,給他和經營團隊講一講,這個理論對英特爾有什麼啟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克里斯汀生興奮地飛到矽谷,葛洛夫卻只給了他10分鐘。

「安迪,我做不到,因為我對英特爾一點也不了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先解釋理論,再由你們自己透過這個理論,分析、檢視你們的公司。」接下來的10分鐘,克里斯汀生都在解釋他的理論和發現。

葛洛夫不耐煩地打斷了他,說理論我懂了,我要聽的是這個理論對英特爾的意義是什麼?
「安迪,我還是做不到。」他又講了一個鋼鐵業的故事。講完後,葛洛夫說,我知道答案了。1998年,英特爾發布第一代賽揚(Celeron)處理器,是比奔騰(Pentium)處理器低階的經濟型產品,進軍低端市場。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自從《創新的兩難》問世以來,破壞性創新理論從學術殿堂,走進了各領域,也讓克里斯汀生成為世界級的商業思想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破壞性創新理論指的是:帶領一流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包括聆聽顧客聲音、大膽投資研發科技產品,滿足顧客的下一個需求,往往也是讓企業招致失敗的原因。因為在市場的某個角落,會出現一個破壞者,起初會以沒那麼貴、更容易取得的產品或服務,滿足低階市場的需求,再慢慢往高端市場位移,最終取代掉一心追求更好、更高效的強者。

好的理論總是道理淺顯易懂,卻也往往給人自以為懂了的錯覺。在被問及「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企業沒能解決創新者的兩難」時,克里斯汀生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造成破壞的力量就像是地心引力,這些力量永恆存在,在組織周圍、內部發揮著作用。……在我的經驗裡,企業高管往往更容易偵測到別人產業裡的破壞,反而對自己的產業因為了解太深入,沒辦法看見顯而易見的事。這也是理論很重要的原因。理論預測了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不會受到個人意見的蒙蔽。」

克里斯汀生在哈佛商學院的辦公室裡,有一個標語寫著「徵求異例」(Anomalies wanted.),意思是他很歡迎人們挑戰他的想法,而找到異例、找出一個理論無法解釋的地方,有助於讓理論更完整、更強有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的理論,不是只對於已發生的現象,歸納出一個可以周延解釋過去的結論,而是要成為一個激發思考的工具,帶領我們去檢視現狀、探索未來。

總編輯 齊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