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經理人月刊 06月號/2015 第127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好好寫一份人生企畫案

這一期的封面故事「過你想要的生活」,光看,還滿令人嚮往的;細想,就把我自己考倒了:我每天都在過日子,發生在其中的內容,都是我想要的嗎?如果不是,那我想要填入什麼內容?要是我寫得出答案,那為什麼我現在沒在過那樣的生活?

先從我們每天就算什麼都不做,也都在過的日子說起。有時候,日子不管是平平順順或渾渾噩噩,就這麼過去了,你多半比較不會問你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頂多偶爾用「Don’t count the days, make the days count.」(不要數日子,要讓日子有意義)這句話來砥礪自己。

會讓你興起「過我想要的生活」這個念頭,可能是你正處在事與願違的狀態。迎面而來的人事物,都是你不想要的;或者你產生了比較的心,羨慕別人的生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就回到最關鍵的問題:你不喜歡你現在的生活,你羨慕別人的生活(理論上你無法複製貼上別人的人生),那你想要什麼生活?問得更實際一點:你有能力過什麼樣的生活?(理論上人生不是你想怎樣都能100%實現的)

心理學者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級」(hierarchy of needs)立刻浮現我的腦海:1.維持生存所需的生理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氣等;2.對於個人身心、財務、健康、工作有品質、有保障的安全需求;3.隸屬於某個群體、不覺得疏離的歸屬需求,和有很多親朋好友愛自己、你也愛他們的需求;4.感到被需要、覺得自己很重要、受到讚美的尊重需求;以及5.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的需求。

由於自我實現位在需求層級的最上層,我擅自聯想,自我實現的人應該可以算是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馬斯洛人性管理經理》裡,開門見山的前三章,都在談自我實現,他這樣定義,「一個人能成為什麼,就必須成為什麼。我們可以把這種需要稱為自我實現。那是一種想要充實自己的欲望,把自己變成有潛力的人: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馬斯洛看來,自我實現是很吸引人的字眼,卻經常遭到誤解:有些人聽到自我實現的觀念,就像是得到了靈光一閃,但是他們什麼事也沒做,「似乎都想被動地等待它自動發生,而不想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也有些人以為自我實現就是「擺脫禁令和控制,支持任性和衝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細讀馬斯洛的描述不難發現,自我實現是清楚自己天生是哪塊料,然後回應這個召喚,透過努力工作,把潛能發揮到極致。如同他引述日本導演黑澤明的電影《生之欲》所說,「只有辛勤工作並全心投入上天和個人命運召喚你去做的事,或任何值得去做的重要工作,才能達到個人救贖。」

希望你不要把工作,想成了你現在手邊討厭得要命的那份工作。馬斯洛要你仔細想,如果一份工作無法讓你有自傲、自愛、自尊的感覺,就別做了,因為「不值得做的事,就不值得做好。」

「過你想要的生活」這個人生企畫案,我們最不該做的就是給答案,而是提供一張空白紙張,讓你自己去想、自己去填寫、然後自己去執行,立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