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經理人月刊 05月號/2020 第186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編輯台時間】

藝術、手藝與科學

先承兩件事。第一,我沒有念過EMBA。第二,標題的那3個詞,是跟加拿大管理大師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terg)偷師的。

他將管理描述為藝術(arts)、手藝(crafts)和科學(science)的結合,分別象徵管理上的3大要素:願景、經驗和分析。而有效能的管理,有賴三者的均衡(或至少不要失衡)。換句話說,將這三者分別置於三角形的3個端點,3邊不必等長,但是不能過於側重任何一個端點,也不要有某一邊過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太過藝術的管理風格,可能會顯得自戀;手藝很強可能會太沉悶單調;偏到科學那端,可能會少了人味,一切都談理論。進一步延伸,如果藝術與手藝兩點間的邊長過長,很容易導致管理上亂無章法;太偏向手藝與科學,可能會讓人覺得士氣低落、對未來缺乏想像;如果藝術和科學都有了,少了經驗,又好像會跟實務工作脫節。

明茲伯特的這段文字,出現在《MBA≠經理人》這本書裡,主要是為了針砭企業管理碩士(MBA)教育制度的缺失:太過重視科學(分析),也太過忽視手藝(經驗),就算分析了一些高瞻遠矚、天縱英明的領導人,他們的藝術面向(英雄事蹟)似乎也難以仿效和複製。 為了提供更有完整實用的管理教育,明茲伯格索性自己找人找資源,跨校跨國成立了一個「國際管理實務碩士班」(IMPM, 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for Managers),鼓勵有實務經驗的經理人參與其中,從已經習得的經驗中,結合管理藝術與科學,對自己的實務工作有所幫助和提升。

在概念上,EMBA(Executive MBA)和IMPM相近,招收的對象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主管,而非「有過工作經驗」的工作者。或許你也有過疑問,為什麼有些闖蕩商場多年的大老闆,要去跟待在課堂的時間遠超過企業的教授「學管理」?

彙整人們就讀EMBA的動機,主要有以下幾個:1.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2.職涯不中斷或爭取晉升領導職務;3.學習跨業、跨界觀點;4.課堂上學到的,可以立即派上用場;5.拓展人脈,可能結交到知己好友或商業夥伴;6.挑戰自我能力極限,兼顧家庭、生活、工作與學習。 無論基於任何理由想重拾書本、坐回課堂,這都是一個慎重的選擇,一個「滿」與「空」的體認:時間已經不夠用、行程已經有夠滿,真的還要再擠出時間、花錢去讀書寫報告嗎?我試著揣想,這或許是對於「空」的憂慮與謙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作久了,雖然學會的東西愈來愈多,但是不可否認,不會的東西也日積月累。位階高了,或許直接要插手管的事變少了,但是要做的決定卻愈來愈難、愈來愈重大。空和虛的感覺,都驅使人想要尋求書本、導師、專家學者還有同儕的指點與慰藉。不管是讓自己知道做對了、做錯了、下一步怎麼做,都獲益良多。 這是《經理人月刊》首次製作EMBA指南,希望對於愛學習、想學習的經理人與領導者,具有參考價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