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經理人月刊 02月號/2021 第195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訊息零落差,一句話達成目的
精準溝通

「為什麼同一件事要說那麼多次?」「這件事我之前不就說過了嗎?」我們時常覺得別人沒聽進自己說的話,然而,話說出去,就等於對方接收到了嗎?
溝通始終是雙向的,話說出去,必須確認對方和你想的一致,才算做到真正溝通。精準溝通,是讓對方願意聽你說,也懂得你說什麼。當你一開口就得到關注,就有機會獲得支持、達成目的。

【編者的話】

想好再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學時,想修一門中英文口譯課,因為人數有限,要先通過老師的面試。「為什麼想修這門課?」「我喜歡英文,也覺得自己英文發音不錯……」我大致給出了這樣的理由。

我印象很深刻,老師告訴我,中英文口譯很多時候是把英文轉換成中文,所以你的中文要更好。其次,英文發音好壞沒那麼重要,即使是有腔調的英文,只要能夠清楚、正確地傳達訊息就好。

這個例子再次驗證了一件事,所謂的「口才」,向來就不是口齒清晰、字正腔圓(剛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就曾經飽受「口吃」之苦),而是從口中吐露出潛藏在你的腦海裡、心底裡的「真材實料」。

說得更直白一些,除非有先天障礙,基本上人人都會說話,差別只在於有人一開口就為自己加分,有人則是一張嘴就讓自己失分,這或許也是《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這本書在市面上暢銷的原因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想起曾為麥肯錫顧問公司建立邏輯溝通表達架構的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說過的一句話:「問題出在思維,不是語言。」(“The problem was the thinking, not the language.”)中文的言之無物、詞不達意,應該也很接近這樣的意思,有人言簡意賅地解釋了複雜概念,聽眾心領神會;有人則是長篇大論地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

任何的溝通,都是為了傳達訊息,自然應該用目的來決定手段。常見的說氣話,就是典型的被氣昏了頭,遺忘了最終目的,只顧著耍手段激怒對方。因此,先理清腦中的思維、釐清說話的目的,再找到相對應的方法或流程,來協助達成自己的目標,是完成有效溝通的最大關鍵。

在《麥肯錫思維與工作法》(簡體字版,現代出版社)書中寫到,要做到有效溝通,理清表達思想的「順序」很重要,所以麥肯錫溝通法則之一便是「結論先行、依序表達」。根據麥肯錫內部的研究,「結論先行、依序表達」至少說明了3個溝通的通則:

1.先說結論,這可以大大縮短溝通成本,聽者贊同你的結論,就樂於聽你往下推論;要是不接受,你就可以另尋他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腦中結論先行,表達時婉轉相告。溝通最容易出現認知落差、甚或誤解的原因,就是每個人的想法、感受、個性、理解力都不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情況不勝枚舉。因此,了解、順應聽者的脾性做溝通,也是精準表達的要素。

3.訊息太多太雜、千頭萬緒時,結論先行可以幫助你停止卡關,硬逼著自己先找出一個假設,再設法加以驗證。哪怕只是驗證後發現不可行,至少也可以刪掉一個選項。

溝通是天天都在發生的行為,如此簡單,卻也萬分複雜;如此本能,卻又無比困難。這應該是人人永遠拿不到滿分、所以終其一生都要不斷學習、精進的一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