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經濟學關我什麼事!但月領22K很有事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經濟和感受有關。這種感受,是指知道有能力實現自己決定的一種感覺,例如想換個新髮型、買支新手機、學習新知或新技能,甚至是單純只想買份報紙也一樣。這種感受,可以稱為「自由」。而自由,不能不牽涉到金錢;金錢,又和經濟息息相關。

許多人總認為經濟學很難,但其實我們生活的每天都跟經濟學有關,舉凡:購買日常用品、上班工作、儲蓄、投資,甚至是購買演唱會門票等,經濟學離我們並不遙遠。本書作者文安德.馮.彼特爾斯多夫為德國權威報章《法蘭克福週日報》經濟版專欄主編,旨在希望能為年輕人寫一本他們都看得懂的經濟學,因此書內大量採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當媒介,例如,H&M、小賈斯汀、足球明星梅西等,用日常我們會接觸到的事物當例子,讓你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如何運作、自己與經濟的關係,並且擁有更遼闊的視野可以應用在未來。

本書特色

德國權威報章《法蘭克福週日報》經濟版專欄主編,
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你懂難解的經濟學,經濟學入門的第一本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商場上充斥著爾虞我詐的各式陷阱,透過這本書,希望讀者能看穿生意人的伎倆,不致上當受騙,本書隱藏在字裡行間最重要的訊息即是:千萬別被人賣了還幫人算錢。」——作者 文安德.馮.彼特爾斯多夫

【我們每天生活就是一堂經濟學課】
—我們繳的稅去了哪裡?
—打了5折的衣服還有錢賺嗎?
—為什麼麥當勞總是要我們點套餐?
—為什麼有些人會致富?有些人會破產?

【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讓你了解經濟學】

◎錄取率:在企業考慮招聘員工時,除了薪資高低外,另一個影響的因素就是「邊際報酬遞減法則」。簡單來說,便是每一位新雇員工帶來的利益會隨著人數增加而遞減。例如,某個炸薯條攤位總是大排長龍時,老闆就可以多雇個員工,如此一來銷售量或可增加為雙倍。但是,如果再多雇第三個人,銷售量不見得會隨之增加為三倍。因為攤位就那麼大,三個人擠在攤位中相互掣肘,反而浪費時間。因此,在老闆的算盤裡,第二個雇工對生意的貢獻,將遠低於他自己和第一位雇工,更別提第三位雇工。如此計算下來,第二位雇工僅可能在薪水遠低於第一位的狀況下,才有機會獲得工作。基本上,提高薪資並不會直接導致失業率升高。員工薪資多寡受其生產力之影響,也就是他在工作時數內所創造出來的貨品價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稀少性:某個人每星期要上一次鋼琴課、三次籃球集訓,同時他還是個學生,課餘時間除去寫功課,有時還得幫忙做家事;此外,他也需要時間發懶、跟朋友閒扯八卦、逛街買東西、找朋友出去玩等。還有,每天都想睡到飽。要達成上述所有願望,除了要有雙倍時間之外,還要有更多的錢。人的願望常常大於能力所及,也常常大於財力所允許,這種情形,經濟學稱為「稀少性」。

◎通貨膨脹:很久以前,在一個名為荒鄉謬土之小國,突然出現一架直升機,從空中撒下一百億基爾德鈔票,使得境內鈔票數突然變成雙倍。境內突然多出大量的鈔票,人民手上握有的鈔票增多,農夫、工廠主人及商人便開始提高商品售價,甚至是提高至原來的雙倍。

◎機會成本:某個學生因為準備隔天的數學考試,因此必須犧牲掉睡眠時間,還得取消跟女朋友的約會。在這個例子裡,睡覺時間和女朋友的約會,就是準備數學考試的「機會成本」。

 

作者簡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安德.馮.彼特爾斯多夫(Winand von Petersdorff)

生於1963年德國希爾德斯海姆(Hildesheim),在哈茨山(Harz)邊澤森(Seesen)附近的農村長大。就讀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öttingen)期間,曾擔任學生政論雜誌之編輯,隨後成為主編,對新聞工作產生濃厚的興趣。獲得經濟學碩士後,轉至美因茲古騰堡大學(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of Mainz),接受新聞專業訓練。1991年進入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n Zeitung,簡稱FAZ),擔任地方版編輯,主導擴大經濟報導版面事宜。《法蘭克福匯報週日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n Sonntagszeitung)創刊後,擔任該報經濟版之編輯,現為經濟版主編,撰寫全球化相關議題、能源問題等相關的文章。

彼特爾斯多夫是六個孩子的父親,經常得說故事給孩子聽,因此知道如何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將故事說得引人入勝、聽眾不會無聊打呵欠,非常有經驗,亦成為本書的書寫方式。作者目前在法蘭克福工作及生活,著有《讓你荷包失血的思考謬誤》(商周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