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終結回家功課戰爭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美國、英國、澳洲的中小學學區,都有清楚的「功課政策」,明訂功課是課程的延伸,有承上接下的橋梁功能。功課的目的,除了複習、預習,還應提升孩子的學習欲望。
但台灣大人小孩心目中,寫功課只「對提升考試成績有幫助」。難怪很多孩子「想到功課就想到考試」、「只想趕快做完,就可以做喜歡的事」。千篇一律、制式的功課類型,以及有時候「排山倒海」的功課量,讓孩子對功課與學習倒盡胃口。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程炳林分析,如果希望孩子擁有自主學習動機,外在環境需要滿足幾個需求:1.勝任感,要比孩子會的多一點點挑戰性;2.自主感,孩子有權做一些決定,例如有三樣功課可以自己挑;3.聯繫感,要與周遭人有互動聯繫。所以抄抄寫寫的功課,生字抄兩三行,對孩子沒有挑戰性,只是時間問題,也不需要跟周遭聯繫,自己寫完就好,因此不能滿足自主動機的需求,孩子當然不願意自主去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