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強調終身學習的今日,學校與社區的關係,已經從以往各自封閉的獨立個體,轉化為合作互助的伙伴關係。在彼此偕同互助的過程中,教師會感受到學校與社區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願意去深化與社區的情感連結;並透過社區資源的運用,將教學的場域由學校擴展至社區,讓課程及教學與豐富的社區資源相結合,使孩子在自己居住生長的地方,透過潛移默化的學習,分享經驗、交會心靈、轉化能量、創造成長,進而營造社區永續發展的潛在機制。

透過學校和社區的密切互動,社區的生命與活力將獲得正向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也能夠緊密結合,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將會相互交融,真正達到「學校社區一家親」的境界;因此獨具在地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將踏實而順利地被建構,展現其多元而充實的內涵與風貌。

本書是台北縣萬里國中與金山國小實施「社區有教室」活動的理論根據及努力成果。從中可以看到「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真實寫照,亦即「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精神的具體落實。

關於「社區有教室」研發小組這群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曾言:「一切藝術莫不植根於本土,與自己的同胞共哀榮。」
一本書的出版,就好比一件藝術作品的完成。作品自身已經承載其之所以成為作品的因緣,同時,也給出了作者可以言說、以及無法言說的意義底蘊。所以,當作品完成之際,也正是作者退居幕後、隱身沈默的開始。

成長自澎湖海島、似海洋般蔚藍的陳浙雲督學,總是如此這般的認真與投入,她是「社區有教室」理念最佳的詮釋者與課程行動者。自幼生長在後山台東,具有原住民血統的中湖國小趙家誌校長,向來以一顆遠距離的心,靜觀整個課程的發展與實施。永遠以金山人為榮,時時刻刻關懷金山之未來前景的金山國小郭照燕主任,經常以一雙深情的雙眼,注視著每一位學童的心。來自遙遠南方嘉義的金山國小陳烘玉校長,不時地穿梭於學校、教師、家長與社區人士之間,一心想為社區孩子打造一間間豐富、精緻且多元的社區教室而努力。家住台北內湖、充滿教育理想的金山國小周遠祈組長,經常以「第三隻眼」掃描、記錄所有活動的進行與變化。深具地理學專業素養的萬里國中劉台光主任,經常以一種高貴的姿態,俯瞰「社區有教室」的點點滴滴,並適時予以必要的支援與關切。總是以慈濟志工的精神經營教育的前萬里國中張經昆校長,是「社區總體營造」與「九年一貫課程」最佳的統整者與行動者;他是「社區有教室」之推動與進展的關鍵人物。成長於中台灣農村,生性寡言幽默、樸素自然的萬里國中林民程組長,是「社區有教室」的靈魂人物,更是本書主要執筆者之一;日前他遠赴英國倫敦留學深造教育政策,本書是他離開故鄉前留給台灣的最佳禮物。來自南台灣屏東的余安邦教授,則是「社區有教室」的促動者與催生者;他認為:學校課程若脫離本土文化,終將枯萎死亡;他也深信:如果你不知道你從哪裡來,你將不知道你自己的潛力在哪裡。
「社區有教室」是台灣教育生命的原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