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
- 書名: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
- 作者:楊照
- 出版社: 麥田出版
- 出版日期:2022/01/03
- ISBN:9786263101340
「讀漱石的小說,我經常感到很佩服。」
──村上春樹
人情世故,是藝術家最大的敵人。
藝術家活在沒有常識的世界裡,那不是偶然,而是必得如此。
何謂藝術家?藝術家怎麼活?楊照帶你讀夏目漱石,一部最能呈現「夏目題綱」的書
僅僅用一生最後十多年時光投入小說創作的夏目漱石,
為什麼能夠本本突破、字字句句展現破格追求?為什麼村上春樹對他畢生欽佩?
出生於「明治維新」前一年,上承日本面對西方的強烈刺激,整個國家內部的強烈動搖,
深度吸收西方文學精華後,卻又精準轉譯西方浪漫主義,開啟後來的日本現代文學盛世。
漱石文學奠定了哪些里程碑?
一切要從《草枕》開展的非人情之旅說起……
他不問藝術家如何拋開日常、如何擺脫生而在世無處不在的「人情」,
而是在作品裡探索:如何踏上「非人情」的旅途?
怎麼樣才能追求藝術家理想的生活方式?
【一次讀一位經典文人|百年文學盛世裡的十張臉孔】
‧從夏目漱石到村上春樹,從明治到平成,乃至令和,10位文豪與他們開創的百年日本文學史
‧第一套從關鍵十位作家一次貫通日本近現代文學、日本現代史的導讀全書
‧楊照傾盡數十年的閱讀思索與遊歷,融畢生東西方文學經典之領會,親自摘選翻譯重要段落,帶你讀一位經典文人、深入一個扭轉時代的創作現場
‧一位經典文人不僅是「一個人」,放在世界文學史、東亞史、世界史的脈絡當中,他往往是一位逆風的獨行者
‧十冊皆附完整系列總序、作者前言、文豪年表
‧十位文豪依序為: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太宰治、三島由紀夫、遠藤周作、大江健三郎、宮本輝、村上春樹
【誰是夏目漱石?】
‧影響芥川龍之介、司馬遼太郎、宮部美幸、魯迅
‧以《我是貓》、《草枕》、《三四郎》聞名的日本國民作家
一八六七年生於江戶的牛込馬場下橫町(今東京都新宿區喜久井町)。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畢業後,從事英文教職數年。一九○○年在政府安排下前往英國留學兩年,留學期間據說曾罹患極為嚴重的神經衰弱。
回國後,曾在舊制第一高等學校(現納入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東京大學擔任教職。一九○五年(明治三十八年)發表小說《我是貓》獲得廣大好評。隔年繼續發表引人矚目的作品,包括《少爺》與《草枕》。
一九○七年辭去東大教職,進入報社,專心從事小說創作,連續發表了《三四郎》、《後來的事》、《行人》以及《心》等在日本文學史上大放異彩的傑作。一九一六年在創作最後一部大作《明暗》的期間因胃潰瘍惡化,不幸去世,享年四十九歲。
活躍於日本從近代邁入現代的關鍵時期,夏目漱石不僅發表多篇文學創作,也在報紙、雜誌大量撰寫文藝評論,奠定日本現代文學之基礎。日本近代文學館亦肯認夏目漱石對於日本文壇發展的深遠影響,如芥川龍之介、有島武郎等白樺派作家、津田青楓、岸田劉生。身處東亞文藝圈的魯迅也深受夏目漱石的啟發。近年更有學者探討夏目漱石留學英國時,與愛爾蘭文藝圈的互動,足見其在世界文學史的重要地位。
【從漱石文學剖析夏目題綱】
我想你可以說藝術家是活在本來四個角的世界卻被移除了叫做「常識」的那個角,只剩下三個角的情況的人⋯⋯
‧當現實生活中,所有人都活在「人情」中,甚至都為「人情」而活時,意欲脫離常識的藝術家如何離開「人情」進入「非人情」?並堅持以「非人情」為其生活原則以及作品精神?
‧《草枕》認真探問:藝術到底是什麼?怎樣的因素、怎樣的成分或如何的資歷使得一個人成為藝術家?為什麼在社會中有藝術家?還有,藝術家應該和人世間的現實有什麼樣的關係?
【本書簡介】
從《我是貓》到未盡遺作《明暗》,
夏目漱石在極其短暫的十餘年間,創作了15部中長篇小說,
每部作品風格迥異,該如何閱讀?理解它們彼此的關聯?
楊照從歷史、文學、藝術方方面面,漫談日本一代文豪夏目漱石,
爬梳夏目作品如何操作「人情」與「非人情」的掙扎與矛盾,
透視在時代的洪流中,浪漫又別具批判色彩的夏目題綱。
獨立於世,不隨波逐流的文學堅持
夏目漱石到一九〇四年(三十七歲)才開始寫第一部小說《我是貓》,到一九一六年就因病去世,前後真正得以進行小說創作僅十年多一點的時間,所留下的作品,部部寫法不一,充滿驚喜。夏目漱石和同時代其他作家最大差異在於,不願意人云亦云地寫那種描述明治時代社會變動的「自然主義」小說、或撿拾自身私密性所構成的「私小說」。他要從藝術的原點,重新探測文學、小說的意義,也要離開已經形成的慣例去開拓文學、小說的可能性,這是他最了不起之處,也是他最大成就所在。
現代與傳統・人情與非人情
留學英國、精通漢學的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生於高速西化的明治維新時代,見證了日本社會從傳統到現代的各種錯雜、矛盾現象,舊有的傳統「人情」義理正在消失,然而,取而代之的並非讓人得以跳脫世俗的「非人情」,而是另一種現代「人情」的約束。夏目漱石想說的是,「現代」不必然帶來自由,「非人情」才能使人自由。「人情」或「人情義理」在日本社會極其重要,一直到今天日本人的生活中仍然充滿各種「義理」的要求,全面籠罩個體的生命,久而久之,人沒了自我。夏目漱石認為,「非人情」才是日本人要能得到新的個人主義精神必經的追求。
夏目漱石作品中共通的問題意識
夏目漱石的每一部小說都環繞著「人情」與「非人情」的角力、對抗,提出了新的論題,給讀者帶來了新的刺激。《草枕》是最具概念性的,主角畫家出發去尋找「非人情」的生活,邂逅了那美、大和尚等「非人情」角色,從他們的生活中去思索去咀嚼「非人情」的種種深意。以寓言、非寫實的方式叩問藝術的真諦,是他展開「非人情」探索的原點之作。《虞美人草》則是要凝視「人情」,看穿「人情」的可怕壓迫,來解釋為什麼活在現代情境中,我們迫切需要「非人情」。經典代表作《少爺》,主角是一個抱持「非人情」態度的「少爺」深陷「人情」世界裡,甚至得去扮演人情的守護者與傳遞者的角色——「教師」,故事在人情流轉的種種衝突中展開。他的早期三部曲——《三四郎》、《此後》、《門》,主角們都徘迴在「人情」與「非人情」間逡巡往來、深陷兩難,沒有確切答案,亦呈現出整個時代的集體困惑。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News98電台「一點照新聞」、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公共電視「人間相對論」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天下文化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擔任麥田「幡」書系策畫人,選書並主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別具代表性之作品。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 @1963》。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
《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中國傳統經典選讀系列叢書」、《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矛盾的美國人:馬克.吐溫與《湯姆歷險記》、《哈克歷險記》》、「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叢書」。
譯作──
《老人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