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物志:從古典到現代的文學「物」語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自然之物,到人造之物,「物」究竟為何物?
何以從古典文學到現代文學,「物」的身影充盈於文學文本之中

宋明以來,「物」除實用,強調美感、成為收藏品,更是新近西方物質文化研究定義下,凝煉時間、空間、歷史、文化之「物」。金石考古,格物清賞,為「玩物」一事正名,開明清賞玩之風。

沈從文八十歲時,學生汪曾祺寫了對聯為老師祝壽:「玩物從來非喪志,著書老去為抒情。」此物理思維的物,由客體而連結文人的心靈主體,直達心境靈思的寄託所在,正是文學的大「抒情傳統」。

翻開文學史的一頁,宋代文人飽含詩書畫藝於一身,總叫人豔羨不已。追求全人的時代提供了筆者一個省思當代的契機:「物」、「文物」在當代許已被分門別類於藝術領域,然而,文學作品如何載「物」?文人或創作者借「物」體現何志?文人如何建立「物」的美學譜系?跨領域也許不是新鮮名詞,古人早已如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日的我們可以從文學文本與藝術賞鑑,交叉跳躍於由文人、階層、市場所呈現出的賞玩美學,及其背後的人文心靈指向。此書提供當今淺碟化的文創現象,探詢更知識性、文學性與文化性的可能。

★為「玩物」一事正名,開明清賞玩之風。
★從文學文本與藝術賞鑑,見證賞玩美學。

作者簡介    

鄭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九六九年生,澎湖人。

一路悠遊於古典與現代文學之中,取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並任該校「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其以歷史小說為中心,曾著有《野翰林:高陽研究》、選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66:高陽》。亦曾對兼具藝術評論家、作家雙重身份的李渝,有過全面觀探,著有《鬱的容顏:李渝小說研究》。

身為一個對歷史與文物、文學與藝術有精細體會的戀惓者,以「物」為出發點,除見到文本與器物的精緻美感,更進一步尋探古典文學到現代文學中文人與物的依存關係。時光迢然,人世滄桑,凝視「物」,進與千百年的哲思美感相見,回到文人心靈的所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