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文字

分享

0
1

滅頂與生還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這件事既然曾經發生過,就有可能再次發生。

在極端政治和社會對立日益激化的今日世界,這本書提醒我們,人的記憶並不可靠。

  人類史上最大暴行的倖存者與見證者——
義大利國寶級作家普利摩‧李維,一生對納粹大屠殺思考的總結。

「思辨極權之惡的偉大傑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翠、湯舒雯──專文推薦
楊照、房慧真、胡淑雯、莊瑞琳──誠摯推薦
首度義大利文直譯。由知名譯者倪安宇翻譯完成。

✹了解納粹大屠殺最有力的見證作品。全球青年必讀經典。
✹索爾‧貝婁、伊塔羅‧卡爾維諾、安伯托‧艾可、菲利普‧羅斯、童妮‧摩里森、辛達塔‧穆克吉、東尼‧賈德──一致推崇,大師眼中的大師
✹收錄法籍保加利亞裔歷史學家茨維坦‧托多洛夫、義大利歷史學家瓦特‧巴爾貝里斯專文

在無名的滅頂者和極少數的生還者之間,還有「灰色」的一群人
奧許維茲集中營真相思索之路。直面記憶中無可迴避的道德考驗

  「我為何活下來?為什麼是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倖存者的愧疚與終生抑鬱中,他孜孜不倦用寫作還原歷史真相,用思考恢復人的尊嚴。

《滅頂與生還》是普利摩‧李維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一生對納粹大屠殺思考的總結。作為人類史上最大暴行的倖存者與見證者,普利摩‧李維更在往後四十年餘生中,無數次重返記憶中的集中營,持續地對惡加以闡述;秉持科學家的理性,從語言和哲學上去釋疑,一一檢視錯誤。尤其在滅頂者與生還者之外,還有許多人處於難以定義的灰色地帶,李維探究其中人類意志的脆弱本質,盡其所能去追求真相、見證與正義,對抗旁觀者對歷史的簡化及錯誤認知。多年以後,一個五年級小學生向普利摩‧李維提出這樣的疑問:「你為什麼不逃跑?」事實上,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可能會很痛苦,你可能對人性失去信心。綜觀今日極端主義升溫,這本書猶如一道屏障,每當政治暴力又起,警告我們勿忘用見證者的眼光去檢視。這件事既然曾經發生過,就有可能再次發生。光是回憶不夠,要時時保持批判。

  紀錄和見證是為了與極權戰鬥;思辨是為了從倖存者無可擺脫的傷痛中脫身。

全書見證人類苦難及人類對苦難的反應,也是作者奉獻終生批判思考的總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我們宣稱要真誠面對歷史,還原歷史真相,就不得不面對這些惱人的灰色地帶,並且,『用批判的角度』解讀記憶。」──楊翠
「今日世界裡,除了大規模的政治暴力創傷仍隨處可見,如今對我們此一世代重要的道德課題,已然是如何集體性地克服對歷史教訓的『無感』與『厭煩』。唯有找到一種作法抵抗受眾的『虛無』、『厭煩』,才有可能抵抗歷史重演。」──湯舒雯

 

作者簡介

普利摩‧李維 (Primo Levi,1919-1987)

1919年生於義大利都靈的猶太家庭,都靈大學化學系畢業。1943年,李維加入反法西斯游擊隊,同年12月,他與夥伴意外遭法西斯民兵逮捕,為避免被以反法西斯身分槍決,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猶太裔身分,即使如此,他仍被送往佛索利中轉營。1944年2月,該營由德軍接管後,李維隨即被送往隸屬奧許維茲集中營之一的莫諾維茨集中營,被刺上編號174517,直到1945年1月蘇聯紅軍解放集中營才重獲自由。當時一同被送往集中營的猶太裔義大利人有650名,但在納粹戰敗後還存活的僅存20餘名,李維是其中一人。

1947年10月出版《如果這是一個人》,1958年收錄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推薦序後再版,同時李維開始創作第二本書《休戰》(La Tregua),於1963年出版,記錄自奧許維茲集中營離開後的返鄉過程,1997年被改編為電影《劫後餘生》。1961年,他成為希瓦油漆工廠的總經理直到退休,這段期間他仍持續創作許多作品。除了《如果這是一個人》之外,最有名的作品為1975年出版的《週期表》,以化學元素為章節名,內容分別對應李維的人生經歷,被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為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學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87年,普利摩‧李維辭世,沒有留下遺書。諾貝爾獎得主埃利‧維瑟爾悲慟寫下:「四十年後,普利摩‧李維死於奧許維茲集中營。」

譯者簡介
倪安宇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研究所肄業。旅居義大利威尼斯近十年,曾任威尼斯大學中文系口筆譯組、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專任講師,現專職文字工作。譯有《魔法外套》、《馬可瓦多》、《白天的貓頭鷹/一個簡單的故事》、《依隨你心》、《虛構的筆記本》、《巴黎隱士》、《在你說「喂」之前》、《跟著達爾文去旅行》、《在美洲虎太陽下》、《困難的愛故事集》、《收藏沙子的人》、《最後來的是烏鴉》、《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