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湖濱散記【當代經典《華爾登湖》全新中譯本】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梭羅在一八四五年三月底來到華爾登湖,親手伐木搭建一座十英尺寬、十五英尺長的小木屋,七月四日,他展開了那段在後世成為傳奇的獨居生活。

 
「我走入森林,因為我想慎重地過日子,只面對生活的基本要素,
看看我是否能夠學會生活的教誨,
而不是在我行將離世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沒有活過⋯⋯
我想深刻的生活,活出生命的深度與精髓。」——梭羅
 
梭羅認為,自然簡樸的生活有助於體會生命的真諦。

 
這是一場生活的實驗——他把物質生活降低到基本要素,除了「食物、遮蔽、衣褲與薪材」外,餘皆長物,依耕作一畝豆田的收成與短工維生。
 
這也是關於自由、獨立與靈性的探索——他實際精算過,每年工作六週,就能換得一年簡約生活之所需,不為物役而換來的閒暇和獨立,得以自由地閱讀、思考、寫作、漫步。
 
他身體力行,深刻展示了一種物質簡約、精神豐盈的生活方式——他證明了人類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質其實是很少的,他更以自己的實踐,籲請年輕人不要淪為土地與房產的奴隸、不要追求財富的神力與拜物教,才能保有自己精神與意志的自由。
 
「荒野中的一切都是這個世界的寶藏。」——梭羅
 
梭羅生活在自然中,為我們描繪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圖景。書中提及的動植物多達千餘種,對四季的交迭與變化、野生鄰居們的覓食和爭鬧,無不以博物學家的精確結合詩人的靈巧,對自然加以描摹和引申。
 
從夏、秋、冬回到春,他帶我們展讀萬物的更生與新生,描繪出一種建基於生態學基礎上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哲學,今日讀來特別具有意義。他提醒「我們都需要荒野的滋養」,人類對自然的探尋並非僅為獲取客觀知識,也在於回歸自身的靈性。
 
「因為他聽到了不一樣的鼓聲。
就讓他跟著耳朵裡聽到的音樂前進吧,
不管那是什麼樣的節奏,又或者是多麼的遙遠。」——梭羅
 
林中生活,正是梭羅聽見「不一樣的鼓聲」而出發去探索的實驗,他以此鼓勵每個讀者都應清醒且詩意的活著、追隨內心真實想法和感受、自己決定生活的方向,而能成為「與眾不同、獨立自主的人」。
 
在展現生生不息自然萬物的同時,《湖濱散記》激發人們對於生活方向、生活意義的追求與思考,使得它感動了好幾代的讀者,每一代讀者也都帶著全新的興趣,從這部經典得到心靈的啟發,與生活的勇氣。
 
在當今這個喧囂世代,我們比以前更加需要《湖濱散記》裡的智慧。
 
「我從實驗中至少學會:
如果一個人朝著自己夢想的方向自信地邁開大步前進,
努力過著他想要的生活,
那麼他就會在尋常的時光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梭羅
 
【《湖濱散記》箴言精選】
梭羅是思想者,也是實踐者。
在政治上,他啟發了甘地、馬丁.路得.金;
在文學上,他影響了普魯斯特、葉慈、海明威;
在環境生態上,他為約翰巴.勒斯、約翰.繆爾引路;
後人以他為名,成立了華爾登湖項目、森林保護組織⋯⋯
 
《湖濱散記》被譽為文學、哲學、博物學的永恆經典,暢銷百年持續不墜,
今天,邀請你再次遇見梭羅的思想光芒:
 
#華爾登湖
「湖泊是大地上景緻最美、表情也最豐富的容貌,堪稱是大地的眼眸,凝望著湖水的人,自然就可以測量出自己天性的深度。」「這湖水像林間隱士一樣,長年過著簡樸矜持的生活,才能孕育出如此美妙的純淨。」
 
#活著
「清醒得足以過上詩意或者神聖的生活的人,一億人中才有一個,唯有清醒才是真正的活著。」
 
#愛智
「要成為哲學家,不只要有細膩的思想,甚至也不只是開宗立派,更要熱愛智慧,從而按照智慧的教誨,過著一種簡樸、獨立、大度而信任的生活。」
 
#心靈
「一個人能在高處保持寬宏大度,就不會在低處有所損失。過多的財富只會買來多餘的東西;心靈之所需,不必花錢去買。」
#自我
「人若能捕獲真正的自己,那才是更高貴的狩獵。」
 
#勞動
「當我的鋤頭撞到石頭發出噹的一聲,那音樂在森林間與蒼穹下迴盪,成了我在勞動時的最佳伴奏,也立刻生產出無可估量的作物。在那當下,我鋤的已經不再是豆子,而鋤豆子的人也不再是我。」
 
#精神生活
「大部份的人,即使在這個相對自由的國度,只是因為無知與謬誤,為了生活中無謂瑣事與過度粗俗的勞動而鎮日忙碌,卻不能採擷生活中比較精美的果實;他們的手指因為過度勞動變得笨拙且顫抖,無法從事如此細膩的工作。事實上,日復一日,成天勞動之人,無暇顧及精神生活的完整,無法與他人維持人與人之間應該有的關係,其勞動的價值也會在市場上貶值。因為沒有時間,讓自己淪為機器。」

#不為物役
「我看到年輕的同鄉,他們最大的不幸就是繼承了農地、房屋、穀倉、牛隻與農耕用具;因為這些東西得來容易,卻揮之不去⋯⋯我曾見過多少可憐的靈魂,被工作重擔壓得幾乎喘不過氣,推著一座七十五呎長、四十呎寬的穀倉,在人生道路上艱苦爬行;他們的牛舍就像奧吉斯國王的牛舍,永遠都清掃不完;還有一百畝的農地要耕種、除草、放牧、植林!」
 
#物欲
「大部份的人似乎都不曾認真思考過房子的意義,卻認為一定要跟鄰居一樣擁有一棟房子,導致他們一生過著沒有必要的貧苦日子。這就好像一個人已經穿上裁縫為他量身訂製的任何型式外套,逐漸拋棄了櫚草帽或土撥鼠皮帽,卻還是抱怨日子難過,只是因為他買不起皇冠!」
 
#簡單
「他的生活愈簡單,宇宙的法則就會以同等的比例減少其複雜性,於是孤獨不再是孤獨,貧窮不再是貧窮,而脆弱也不再是脆弱。」
 
#遠方
「我們不要擱淺在虛幻的現實裡,何不努力在我們的頭頂搭建一片蔚藍透明天空?」
 
#從容
「讓我們像大自然一樣悠然自在地生活一天吧,不要像火車一樣,碰到一點小小的堅果或蚊子的翅膀就逸出常軌;讓我們該休息時就安心休息,該起床時就早早起床,從容而不受干擾地享用一頓早餐吧;讓朋友來去,讓鐘聲迴響,讓孩子哭喊——下定決心好好地過一天。
 
#荒野
「荒野中的一切都是這個世界的寶藏。」
 
#野性
「若是少了周圍這些未經開發的森林與草地,我們的村莊生活會是何等的沉悶啊!我們需要荒野的滋養——偶爾涉水走過鶿鷺與秧雞藏身的沼澤,聽聽田鷸的叫聲,聞一聞沙沙作響的莎草,只有一些更野生、更孤獨的鳥禽會在這裡作巢,水貂則是肚皮貼近地面爬行。在我們認真探索並學習一切的同時,也要求一切都保持神祕與原始,要求大地與海洋永保蠻荒,不受我們的開發與探測,因為它們是無從探測的。」
 
#大地
「我從未擁有過一畝地,也從未擁有過一個人和他耕種的土地;耕地應是土地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應是草地和森林,這不僅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要通過植被年復一年的生長和腐爛,來為遙遠的將來準備好一份物種模版。」
 
#豐收
「那豆子結出來的果實,不該由我來收成;他們不也是為了土撥鼠而生長嗎?麥穗不應該只是農民的希望,他的種子或穀物也不是他唯一結的果。如此說來,我們怎麼會歉收呢?即使是雜草豐收,他們的種子不也是鳥類的穀倉嗎?」
 
#自然
「天才剛亮,大自然裡的所有生物也剛甦醒,她那平靜而滿足的臉龐在大窗戶外看著我,她的唇邊沒有任何問題。醒過來看到大自然與天光,就覺得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大地的積雪仍深,間或點綴著幾株幼松,我房屋所在的那個山坡似乎在說:向前走吧!大自然沒有提出任何疑問,也不曾答覆人類提出的任何問題;她老早就下定了決心。『噢,王子啊,我們的眼睛以仰慕之情凝望宇宙,並將美妙而變化多端的景觀傳達到我的靈魂。夜幕無疑掩蔽了萬物的一部份光輝,但是白晝來臨,向我們揭示這偉大的作品,甚至從大地延伸至廣袤的蒼穹。』」
 

本書特色
 

★ 全新中譯本,以精鍊當代語感貼近大師心靈
★ 與《聖經》同為美國國會圖書館選為「塑造讀者的25本書」
★ 《美國遺產》評選「十本構成美國人性格的書」
★ 於美國文學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簡介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美國著名作家、自然主義者、改革家和哲學家。生於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鎮,其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提倡回歸本心,親近自然。一八四五年,二十八歲的梭羅撇開金錢的羈絆,在距離康科德兩英哩的華爾登湖畔自建一個小木屋,自耕自食兩年餘,寫就《湖濱散記》(或譯《華爾登湖》),於美國文學被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梭羅亦被稱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其文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國十九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
 
導讀者簡介
 
廖偉棠
 
香港詩人、作家、攝影家,現居台灣。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臺灣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度最佳藝術家(文學)。曾出版詩集《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野蠻夜歌》、《八尺雪意》、《半簿鬼語》、《春盞》、《櫻桃與金剛》、《後覺書》等十餘種,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散文集《衣錦夜行》和《有情枝》;攝影集《孤獨的中國》、《巴黎無題劇照》、《尋找倉央嘉措》、《我城風流》、《微暗行星》;評論集《波希香港•嬉皮中國》、《遊目記》、《深夜讀罷一本虛構的宇宙史》、《反調》、《異托邦指南》系列等。
 
譯者簡介
 
劉泗翰
 
資深翻譯,悠遊於兩種文字與文化之間,賣譯為生逾二十年;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中心編譯、組長、主編。譯作有《這不是英語: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愛的哲學課》、《性別的世界觀》、《物競性擇:你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什麼樣的「性」 啟示》、《喂,有人在嗎?》、《非虛構寫作指南》、《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愛的哲學課》等三十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