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電影
柯波拉,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提出全新的、有創見的電影製作新形式的可能
柯波拉是電影史上永不磨滅的名字,絕對的大師級人物,他所拍攝的《教父》系列、《現代啟示錄》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這本《未來的電影》是他對於新技術、新媒體影響之下所看到的電影前景,也是關於這種未來的電影新媒介饒富趣味的指南。不論是熱切的電影迷還是一般電影愛好者,讀起來都會津津有味。
柯波拉敏銳地察覺到過去二十五年來數位工具的發展已實際對電影每一方面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他確信電影的構思和導演方式也將隨之發生深刻改變,轉變之大就像從默片轉移到有聲電影。
因為數位攝影器材的進步,現在像是各種即時轉播,比如運動賽事,一次可以透過多台攝影機捕捉畫面,再由網路、衛星即刻發送到全球各地。這種媒材上的創新,不可能不影響創作者對作品的思考。在不久的未來,導演或電影拍攝團隊就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創作「現場電影」(Live Cinema),即時以衛星傳送到世界各地供人觀賞。
現場即時影像所產生的影響,和受到艾森斯坦、歐弗斯、希區考克等大師所影響的作者電影一樣令人印象深刻,柯波拉認為目前的挑戰在於如何將這種「現場電影」的技術,融合前代電影巨匠創造出來的藝術標準,進而成為電影的新形式。在本書裡,柯波拉討論了新技術與品質融合的可能,書裡也包含了他對電影的廣博知識,以及他有如自傳般的參與電影的經驗、他從小對電影的執迷,以及他各種參與電影經歷上有意思的插曲。
柯波拉非常注重演員演出的新鮮感和說服力,演員表現必須像這輩子初次遇見般真摯,現場電影便是想要達到這種效果,演員經重新訓練後在多部攝影機同時拍攝下所創作的電影,具備現場事件當下的活力。柯波拉在「概念實驗工作坊」試拍過這種新電影後,為學生和教師編寫了這本很有價值的指南。書中討論了怎樣跟演員做排演,怎樣選擇場景和地點,怎樣克服戲劇效果的難題,還有技術問題和如何面對演出中的障礙。《未來的電影》揭示了,這種新體裁的自然活力最終將把電影引領到一個富創造力的新時代。
本書裡的概念與探索,不僅僅是與電影從業者或是影迷相關,在數位影像傳達和網路普及的當代,這會是許多人都想知道的知識。不管是直播、視訊、製作影片等等,柯波拉的概念、嘗試和實驗成果,為這個影像世代揭示了新的表現可能。
作者簡介
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最廣為人知的是一位曾六次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導演,得獎作品包括《教父》三部曲和《現代啟示錄》等。一九三九年出生於底特律市,在紐約市皇后區長大。他童年時罹患小兒麻痺症致癱,因獲贈一台十六公釐膠卷電影放映機玩具受到啟發,開始寫作故事並培養出對電影的興趣。
他在霍夫斯特拉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讀戲劇和電影時就是勇於創作的學生,作品包括短篇小說和劇作(他認為自己首先來說是一位作家),在電影生涯中致力寫作和執導原創作品。一九七〇年他憑著《巴頓將軍》贏得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而嶄露頭角,在七〇年代繼而寫作、執導或監製《教父》、《教父第二集》、《美國風情畫》、《對話》和《現代啟示錄》,兩度贏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榮獲十二次奧斯卡獎提名並五次獲獎,使得七○年代堪稱任何電影創作人最成功的十年。
柯波拉在他位於加州納帕谷和索諾瑪谷的酒莊產製葡萄酒逾三十五年。他涉足的其他商業範疇還包括中美洲、阿根廷和義大利的豪華度假村,以及曾獲獎的短篇小說雜誌《西洋鏡:小說天地》。他目前熱心投入他稱之為「現場電影」的嶄新藝術形式,這是舞台劇、電影和電視的結合;他正在撰寫的一系列劇本就希望能以這種新媒體來製作。
譯者簡介
江先聲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在香港和加拿大的出版界及媒體任職近三十年,曾任香港主要出版社辭書部門主管,以及北美《世界日報》溫哥華社副總編輯。曾編寫英中對照哲學讀本《名家哲學》,翻譯作品有:《寫作風格的意識》、《故事寫作大師班》、《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愛這個世界:漢娜鄂蘭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