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
「——我認為喜劇往往是作家成熟的標誌,因為它們比悲劇更難駕馭。」
本書是哈金以《等待》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後,再以虛構的木基市為背景,以十二篇簡單卻令人愕然的短篇小說,架構、拼貼出中國從文革走進改革開放後,無所適從小人物的生活實錄。舊社會的思想根深蒂固,突然轉向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作風,哈金有意捕捉中國人在當時這種轉變中的迷惘與焦慮。政策走向開放,但人們的集體思想中仍存在種種禁忌。特別是文革時期認定「性」是資本主義作風,因此對於性的審查,變成言論及思想審查的工作重點,比如書中〈破〉一文裡男性集體對婦女的意淫,被壓抑的性表現成對性的規訓。
所以《新郎》非但不是寫男性的意氣風發,反而是描寫男性雄風在這種世俗壓抑與規訓下的扭曲和倒錯。書裡的男性人物出現虛有其表的武松、失憶的丈夫、有了大錢卻不生孩子的暴發戶、巨災後被政府任意配孩子重組家庭的一家之主等等。政治思想上的審查表現在對於性的審查,作為被壓抑的性慾變相的宣洩管道;而因性壓抑而迷惘不安的男性,形成了社會不安定的隱憂。
全書包含〈破壞分子〉、〈活著就好〉、〈幼稚園裏〉、〈武松難尋〉、〈破〉、〈新郎〉、〈暴發戶的故事〉、〈舊情〉、〈荒唐玩笑〉、〈一封公函〉、〈紐約來的女人〉、〈牛仔炸雞進城來〉共十二篇精彩故事,寫盡舊中國封建社會的僵化,與共產主義面對新社會的思想文化衝擊,幽默詼諧中,娓娓道出人生的悲喜與無奈,其中多篇小說亦曾榮登1997、1999及 2000年美國年度最佳短篇小說之林。當中的〈破壞分子〉與〈荒唐玩笑〉各別描述了市井小民無意間得罪國家威權遭囚禁問訊;倘若一個人沒有犯錯,為何卻被問罪?這兩篇小說至今在簡體版付之闕如,尤其前者是最頻繁被收入短篇小說傑作選的集子,普遍被視為哈金短篇小說的代表作。正好突顯了中國對於性與政治的不全與不確定性的焦慮。卡夫卡有人變成蟲的荒誕,哈金筆下的這些人物有中國因為極權及其思想審查制度生出的荒誕。哈金認為雖然這些故事基調是悲劇的,但它們帶有更多的喜劇成分。
「審查制度會創造出一種不涉及時代核心意識的文學,造成『藝術的缺席』。」——哈金
■《新郎》中文版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特別收錄作者新版序、顏擇雅專文導讀。
作者簡介
哈金
本名金雪飛,195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服役五年。在校主攻英美文學,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英語系,1984年獲山東大學英美文學碩士。1985年,赴美留學,並於1992年獲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博士學位。2014年獲選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終身院士。現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
著有三本詩集:《沉默之間》(Between Silence)、《面對陰影》(Facing Shadows)和《殘骸》(Wreckage)。論文集《在他鄉寫作》(The Writer as Migrant)。2011年起在臺灣陸續出版中文詩集包括《錯過的時光》、《另一個空間》、《路上的家園》。
另外有四本短篇小說集:《光天化日》、《新郎》、《好兵》,和《落地》。
八部長篇小說:《池塘》、《等待》、《戰廢品》、《瘋狂》、《自由生活》、《南京安魂曲》、《背叛指南》、《折騰到底》。
短篇小說集《好兵》獲得1997年「美國筆會/海明威獎」。《新郎》一書獲得兩獎項:亞裔美國文學獎,及The Townsend Prize小說獎。長篇小說《等待》獲得了199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和2000年「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為第一位同時獲此兩項美國文學獎的中國作家。並入圍了普立茲文學獎。該書迄今已譯成三十多國語言出版。《戰廢品》則入選2004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入圍2005年普立茲獎。
譯者簡介
金亮
1958年出生於北京市,祖籍山東省掖縣(今萊州市)。1982年初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編輯採訪專業。1989年赴美國留學,1991年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電影製作學碩士學位。現居美國維吉尼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