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賽伯格–彼得2.0
- 書名:我是賽伯格--彼得2.0
- 作者:彼得.史考特-摩根
- 出版社: 臉譜出版
- 出版日期:2022/01/03
- ISBN:9786263150584
「我不會死去,而是即將進化。」
當肉體與機器合而為一,人類是不是就可以獲得真正的自由?
英、日暢銷!!日本亞馬遜「科學家回憶錄類」、「電腦科學類」榜首
《太陽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等外媒力薦
「只要跟隨幾項強大的宇宙潛規則,探索存在的意義其實意外地簡單。第一,科學是通往神奇境地的唯一道路。第二,人類因打破既定規則而偉大。最後,愛終究能戰勝一切。」──本書作者 彼得.史考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
他用勇氣、科學與愛,把自己的一生當作一場實驗,
讓生命黑暗之處有光,也替我們預演了人類的未來。
2017年,彼得被確診為漸凍症──一種平均餘命只有兩年的致命性疾病。然而,他不願和其他漸凍症病人一樣,只能痛苦地失能直到死去,他選擇把自己當作高科技發展之下的白老鼠,讓科技取代他即將失去的言語、行動及感官能力,成為「彼得2.0」──史上第一位完整的賽伯格(半機器人)。
他的站立式輪椅能讓他或坐或躺,甚至能起身演講;一套符合他性格的合成語音系統能發出與他先前一模一樣的聲音,他也能用雙眼來打字,或藉由人工智慧直接做出反應。高解析度虛擬化身能代替他參加線上會議,能與人溝通,也能按照情境做出表情。此外,他計畫在未來裝上連身機器人,讓機械引導他的肢體移動或抓握物品;他也計畫擁有一個實體的化身,只需遠端操控,機器人便能代替他四處旅行,而他在家裡就能盡覽沿途美景⋯⋯。
彼得透過這本書記錄他從求學到罹病後的人生,或許他的種種決定在當下都被視為是種反叛,然而無論是試圖打破醫界普遍把漸凍症視為不治之症的僵固信念,或是不畏建制派體系的壓迫、敢於認同自己的同志身分,都是他追求自我本質的過程,同時也使他成為先行者,為所有與他有相似經歷的人們帶來希望。
這是一本勇氣之書,書中處處可見彼得面對命運時的勇氣與幽默。同時也是一本科技之書,讓我們從中思考當科技取代了言語、行動和我們所處的世界,人類與機器的界線在哪裡?死亡會因此消失嗎?與機器結合是對抗人體衰老的解方嗎?最後,這也是一本愛之書,你將看見那早已超越時空、生死,並且即使遭受迫害仍然無懼的愛。
作者簡介
彼得.史考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
英格蘭裔美國機器人專家,他是由英國運動神經元病協會(Motor Neurone Disease Association)和多家企業——包括英特爾(Intel)、微軟(Microsoft)、戴爾(Dell)、勞斯萊斯(Rolls-Royce)、DXC和埃森哲(Accenture)——共同發起的Next Generation Think Tank項目的首席科學家,該項目的所有研究成果都致力於研究如何借助尖端科技的力量讓身患嚴重殘疾的人更好地生活。第四頻道(Channel 4)黃金時段紀錄片記錄了他成為世界上首位完整的賽伯格的歷程,將於2020年初播出。他正在組建史考特-摩根基金會(Scott-Morgan Foundation),這是一個致力於改變人類意義的慈善組織。
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彼得將他在複雜系統動力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轉化為開拓性的技術,以解碼隱藏的社會運作模式,從而對未來進行預測和選擇性地重構。他是組織、社會團體、文化和全球系統所遵循的不成文規則方面的權威,正是這些規則決定了它們將如何發展。
他在美國和英國擁有各半相似的職業生涯,目前與丈夫法蘭西斯住在英格蘭的托基。他們自1979年以來一直是伴侶。2005年12月21日,在同志民事伴侶關係合法化的第一天,他們是首對進行儀式的新人。2009年,這段婚姻被認為是一段完整的婚姻。
2017年,彼得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MND,也被稱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只能再活兩年。對彼得而言這絕不是一個挫折,而是進行突破性研究的一個無法再來的機會。基於他對高科技將如何發展的獨特見解,以及現在對運動神經元疾病臨床護理的不成文規則的分析,他計畫不僅要生存下去,還要好好地生活幾十年,並確保所學到的經驗能夠幫助每個嚴重殘疾的人,即使只是因為「年老」。對他來說,這項研究毫不誇張地就是他一生的實驗。
譯者簡介
孟令函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所碩士,譯作散見於科技、文化、財經領域。譯有《那一年,我在巴黎》《練習每天勇敢一點點》《眼神的觸動:善用人際連結,有效開展你的事業與人生》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