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人為何瘋狂?什麼才是正常?
誰都無法真正窺探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只能給它一個被理解的機會!
跨越「正常」與「不正常」之間的深淵,才能看見理解與療癒的可能。

珍妮佛嚴重思覺失調與幻聽,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卻出現帕金森症候群;
派崔克腦部受創後出現人格解離,
他相信自己已經死了,還患有替身症候群;
湯瑪斯憂鬱症住院治療,
病情穩定出院隔天,送孩子上學後自殺身亡;
克里斯因行為脫序遭父母責罰後,
身體開始出現各種異狀,經診斷為功能性神經障礙。

我們每天都會在報章雜誌或網路上看到關於精神健康的文章,大眾越來越關心這個議題。過去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現在可能都會有個醫學診斷,周遭每個人幾乎都在吃藥或接受治療。有人抱怨這種現象是過度診斷,生活變得醫療化,將一切歸咎於現代科技惹的禍。但諷刺的是,多數人談起自己的心理或精神狀況時,往往只是怪罪家庭、人際關係或整個社會,很少想到是生理使然、生物化學過程、基因或腦袋出問題。

個人及社會對精神疾患的不理解與偏見,加上科學與醫療的極限,導致很多時候面對精神病患,我們連最基本的問題都難以解釋︰為什麼他會有這種感覺?是什麼原因導致他這麼做?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書藉由動人心弦的案例,在醫病溝通與醫療紀錄的穿針引線下,探討精神疾患的問題,從神經傳導物質、荷爾蒙到基因,從服藥、穿顱磁刺激技術到電痙攣療法,目的是希望透過精神醫學、科學、心理學,在所謂正常與異常之間,搭起理解的橋梁。

本書不是指導手冊,而是描述作者身為神經精神病學家的工作。它寫到了我們看得到卻不見得使得上力的事情。它點出了底下的危險與黑暗。正常與異常之間的深淵,是一個無法穿透的國度,讓我們無法理解「瘋狂」(mad)和「精神失常」(insane)的心智。這道深淵也是一種警告,宣告我們無能為力。但它也是一個挑戰。現代精神病學試著透過神經科學來解答一些關於人性的問題,那也是神經精神病學努力的方向。

作者簡介

安東尼•大衛Anthony David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及神經科學研究機構的精神病學負責人,擁有四十年執業與研究經驗。同時擔任位在倫敦南部知名的莫茲利醫院以及伯利恆醫院(Maudsley and Bethlem Hospitals)的門診醫師,這兩所醫院是英國頂尖的精神病院。安東尼也是倫敦大學學院心理衛生學院(UC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主任。著有超過五百篇醫學論文,同時是《認知神經精神醫學》(Cognitive Neuropsychiatry)期刊的編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譯者簡介

陳岳辰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現任專業口筆譯者、大學兼任講師,並參與多款軟體及遊戲中文化專案。譯作有:《死亡之門》、《御劍士傳奇》、《非理性時代:天使微積分》、《非理性時代:渾沌帝國》、《非理性時代:上帝之影》、《無名之書》、《我無罪》、《無罪的罪人》、《原罪》、《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誘惑者的日記》、《法國人如何思考》、《失控的同理心》、《再啟蒙的年代》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