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所畏
這是關於幾千個台東孩子與數十位陪伴者的故事。
台東,面向婆娑遼闊的太平洋,因長期資源匱乏,許多台東青壯年紛紛離鄉赴西部都會工作。被擠壓成社會底層一顆顆小黑點的他們,無法也不想對自己生下的孩子負責;許多當地的孩子童年因而變色,缺乏應得的愛,離不開疏離與貧窮的咒詛,更被家庭、學校放逐。
十三年前起,有一群大人在台東各社區成立「孩子的書屋」,故事就從一個混跡江湖的陳爸回到故鄉開始。十三年來,有數千個被功能紊亂的家庭與學校磨損得身心內外皆傷的孩子,經過這個機構的扶植與陪伴,免除了浮沉於江湖險路中的厄運;在這裡,從來不曾在這些孩子生命上過架的愛,不再缺貨,一償他們「做孩子的權利」,讓顛沛流離的成長路減少坎坷。
陪伴者以全然的包容與接納,笑淚交織地伴著孩子走出幽黯角落,孩子們在這裡重拾自信與對人的信任,相信自己的生命有陽光。而陪伴者則堅信憑藉著愛,凡事無所畏,也在帶領孩子當中,自我療癒。
從剛開始的單純陪伴,陳爸一路走來,在各種因緣裡歸納出:用自由和實際帶這些弱勢的學生,從放棄讀書再發展出自己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或許才是台灣主流教育之外,一種正確的學習模式。它可以提供偏鄉弱勢的孩子找到自己,也可以提供非偏鄉非弱勢、主流教育裡面的孩子找回自己。讓那些有靈性、野性、反叛,具備真誠、具有自我良知與創造力,卻被主流教育貼上標籤的孩子,找回自信。
陳爸心知肚明,這基業唯有持續下去,才能開出繁花;只能一磚一瓦往上堆疊,才有機會創造出「食自耕、衣自織、屋自建、車自造,孩子自己教育的幸福莊園」。
2012年,幾位各有專業成就的朋友組成書屋後援會,包括為跨國企業做上市櫃財務規劃的財務專家、任職半導體公司的電機博士、智慧型手機大廠的PM、連鎖麵包店老闆娘、廣告高手、公關高手等,其中多位放下本業,希望自己人生的第二場可以在「社會企業」中找到新意……
十三年後的今天,第一批從書屋出來的孩子即將進入社會,需要陪伴的孩子後浪推著前浪,仍一代接著一代。聽聽這些故事,你會懂得慈悲;面對紛亂社會,仍有重新出發的勇氣。
作者簡介
陳俊朗
世居台東建和,自幼習武,有股憤世忌俗的俠氣。
青年時,考上大學放棄就讀。爾後,赴台北進入社會大學,做遍粗重輕巧工作,混跡江湖,也看盡世態炎涼。
2000年,重返台東老家,自行創業,期望彌補與妻子、兩個孩子漸行漸遠的關係。在透過吉他陪伴自己孩子的過程,也吸引了諸多遊晃學校、家庭之外的孩子前來。「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遂放棄生意,尋覓空間以「孩子的書屋」為名陪伴這些孩子,並成立台東縣教育發展協會,建造孩子們第二個家。
十餘年來,從書屋出去的孩子數以千計;下一步希望發展台東社區產業,自力造屋、鋪路、耕作,以期照顧社區小孩與老人。
古碧玲
受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方法學薰陶,日後加上跑社會運動新聞的冶鍊,復又涉獵中外歷史、政治、文化等自學雜讀;學習旁觀並推敲批判,試圖不受表象挾制。
愛吃樂玩貪讀怕吵過動,兼好奇好勝怕無聊,喜新戀舊。
做過政經媒體、時尚雜誌、網路、廣告、基金會乃至於公部門等高階主管,2013年初卸任一政經雜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