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爭霸南海夢
全球沒有幾個區域,比得上川普總統倡議的「印太戰略」還要競爭激烈。
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都宣稱擁有南海部分島嶼主權,中國、越南及印尼,也宣稱擁有貿易航道及部分島嶼控制權。有些國家甚至派遣部隊駐守在這些海島或珊瑚礁,導致摩擦逐年升溫,但其中沒有任何國家能單獨與中國分庭抗禮。
隨著中國在貿易活動及占領軍事前哨取得上風,這些國家只得向美國求助,以致西太平洋被戲稱為「美國湖」,而南海就是這座保護傘的核心。
本書作者賀斯理(Humphrey Hawksley)是資深BBC駐外記者,曾駐派北京、香港,2013年外交部協助他登上東沙島做一系列報導,寫作本書時,他亦到台灣、中國收集資料,書中一章專文討論台灣在此區域的角色。
全書分為五部,前四部講述趨勢與一旦點燃便可能以戲劇性、災難性方式,改變所有人。
第一部探討南海主權爭議和美國決心堅持國際法,捍衛自己的主導地位,保障小國獨立以預防成為中國的附庸。這部分說明軍事前哨的幕後理由,以及對國際航線的威脅。
第二部討論東南亞,這些國家環繞南海形成馬蹄鐵狀,現今必須再度在對立的強國之間做出選擇。有的國家已經屈服,其他國家則選擇抗爭。在此地區,優先事項與議題變得模糊不清,每個東南亞國家都必須決定如何與中國打交道。
第三部前進南亞,印度將南海爭議視為中國軍事擴張到印度洋,亞洲民主在此也受到考驗,澳洲、印度、印尼、日本、紐西蘭、菲律賓和南韓,是否能夠形成陣線,阻止南海與印度洋落入中國手中?
第四部談東亞,中國與日本重演對立的歷史,這種敵對突顯一項事實:即經濟成長與生活水平提高,並不足以掩埋未獲解決的悲慘歷史。東亞還有另外兩個導火線:北韓與台灣。對北京當局而言,北韓是戰略議題,台灣則是情感議題,但攻打計畫始終放在枱面上。
第五部是本書結尾,說明東西方價值觀如何學習共存,若選擇衝突將造成何種下場?西方民主國家越來越內縮,中國則不斷向外在世界推銷它的訊息。當今的現況是,我們對愛國主義、種族、忠誠、自我認同、歸屬感的想法已然改變,彼此溝通的方式也已改變。
現今世界運作的矛盾之處,顯示需要做出改變。經濟體系已跨越邊境,而政治體系卻仍源自七十多年前五個二戰勝利國控制的民族國家權威。這種政體老舊到無以為繼。至今,美國還在打韓戰,而中國早已擬定現代全球社會的遠大未來規劃。
中國已占據強國地位,西方應該正視這點。南海島礁的重點不在於屬於誰的主權領土,而在於它們是中國將擔任最終保證人的國際貿易路線。這個議題與邊境無關,但與責任有關,跟古早殖民時代航海船長旗幟飄揚更沒有關係。
作者簡介
賀斯理(Humphrey Hawksley)
海外通訊記者、作家及製片人,嫻熟亞洲事務,曾擔任英國廣播公司(BBC)派駐可倫坡、德里、香港、馬尼拉及北京派駐記者,同時為BBC美國公司、美國廣播公司(ABC),和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報導新聞。
他時常擔任演講人及與談人,對亞洲衝突所設定的「未來式歷史」情境聞名國際,新聞報導見諸於各大主流英國及美國刊物。他所拍攝的紀錄片,包括揭露國際開發失敗之處的《Aid under Scrutiny》;獲獎的《Bitter Sweet》,講述糖果業供應鏈罔顧人權;《Danger: Democracy at Work》,探討太快將西式民主引進某些社會所構成的風險。
賀斯理在許多大學授課,包括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商學院和倫敦大學。
譯者簡介
蕭美惠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從事新聞及翻譯二十餘年,曾獲吳舜文新聞深度報導獎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譯作包括《成為賈伯斯》、《貝聿銘:現代主義泰斗》、《投資人的生存戰役》、《透明社會》等數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