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廚房裡的中醫師 (改版)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種五穀雜糧13種果類、23種蔬食、24種辛香料
嚴選19最常見的食材、最簡單的料理方法
藉由自然的食物從內而外的調理身體,照護全家健康

一般人以為中醫具有藥性的食材多是藥草類,其實不但許多中藥材本身就可以入菜,而且在我們每個人的廚房之中,有很多食材也都具備防病治病的功效。

食物就是最好的藥,但該怎麼吃,怎麼用?知名中醫院院長、同時是兩個小孩的媽媽,因為經常下廚自製菜餚和點心給家人食用,李思儀中醫師將這些具有藥性的食物整理出來,同時針對現代文明生活病症(例如憂鬱症、3C產品使用過度的眼睛過勞)、居家保健(例如控制血壓、小感冒),她歸納出常用且容易購買到的79種食材,包括19種辛香料、24種蔬食、23種果類、13種五穀雜糧,並詳列其「食癒」方法,教你不用看醫生,不用吃藥,只要吃對食物,就能不藥而癒。

瞭解了每種食物的屬性之後,只要在自家廚房就可以輕鬆調配出屬於自己體質的飲食,除了可消除常見的小病症,也藉由自然的食物從內而外的調理,打造健康不易生病的體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吃下去的食物,會反應在你的身體健康狀態中
吃對食物就能擁有健康的身體,還能改善身體的小病痛,
所以可別小看自己廚房中的食物,絕大多數都具有療效,
比如,稻米性涼,糯米性溫,小米性亦涼,特別具有除內熱之效。

如果小孩很容易流鼻血,平常多喝些小米粥,改善體內的熱象,自然而然就能減少流鼻血的次數。

又如,櫻桃性熱,多食則生內熱;如果擔心吃多了上火,那就來杯甘蔗汁吧。這就是一物解一物。甘蔗汁還能治療反胃,但必須加入些生薑汁效果才會明顯。這就是藥物配伍的功效,透過不同的搭配法,讓其功效達到一加一大於二。

了解食物的功效,一方面不會亂吃導致身體失衡,再方面可以照顧家人,如果不小心失了衡,趕緊再用其他食物來幫助導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多人不認為某些食物吃多了或吃偏了,有什麼大不了,但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原來每種食物都有其特殊屬性,治療之道就在於藉由食物的特殊偏性,改善導正失去平衡的身體。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健康之道就在於如何回到平衡之中,飲食與治療的道理亦在其中。

作者簡介
李思儀
學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
  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
  台灣中醫師特考優等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師特考班受訓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師
  台灣大學傳統醫學社指導老師
現任
  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會員
  台灣中醫家庭醫學會會員
  台灣經絡美容醫學會會員
  中國順勢醫學會會員
  國家網路醫院駐院醫師
曾任
  台北漾媽咪坐月子中心顧問醫師
  台北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顧問醫師

著作
《做對月子不會老:美女中醫師親身傳授改善體質關鍵30天》(商周出版)
《李思儀不藏私美容秘訣》(商周出版)
《不吃西藥:中醫媽媽養出不生病、不過敏的健康孩子》
《做對32件事,生個健康好寶寶》CD有聲書,(楊濬光醫師/合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