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康健雜誌 11月號/2015 第204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口腔是人體最多細菌滋生的地方,齲齒、牙周病都是因牙齒受到細菌感染所最能常見的疾病,過去30年,先進國家許多研究發現牙周病若是不接受治療更會使細菌隨著血液在身體循環蔓延到身體的各個器官造成負擔,可能加重心血管疾病、影響糖尿病血糖控制、導致孕婦早產或胎兒體重偏輕等狀況。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院齒學博士米山武義(Takeyoshi Yoneyama)等人於1999年刊登在《刺胳針》的研究就曾提到,只要讓長輩做好口腔清潔,將可以有效降低六成罹患肺炎機率。

2012年發表於《美國老人醫學學會期刊》的瑞典研究也有類似發現,長輩只要缺齒數多、無法咀嚼較硬的食物如蘋果,將可能影響認知功能,包括記憶、決定事情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化。日本知名牙醫河原英雄發表許多長輩重生的案例。在他的診間,不少失能、失智的患者在做好口腔照護,做了好戴、能咬的假牙後,恢復以口進食,身心狀況獲得極大的改善。

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暨審美牙醫學會創會會長林崇民解釋,保護牙齒的牙周膜(牙周韌帶)與三叉神經相連,咀嚼時,經由三叉神經的傳導, 可刺激到大腦的海馬迴、感覺區、運動區、額前區、紋狀體。一旦失去咀嚼能力,腦部血流量減少,大腦失去刺激,就容易產生退化。

「口腔是生命的入口,如果不能吃,生命就沒有意義了,」林崇民不斷強調。面對10年後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各方不斷尋找如何讓長輩們健康到老的方法,以降低醫療資源的付出,更重要的是讓長輩有尊嚴地走向生命的終點。「咀嚼力」或許提供了一個解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