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 05月號/2014 第186期
- 書名:康健雜誌 05月號/2014 第186期
- 作者:康健編輯部
- 出版社: 康健雜誌
- 出版日期:2014/04/30
- ISBN:
跟著天氣養生
去年夏天,熱浪席捲全球,英國超過700人熱死,日本一星期1萬9千人中暑送醫。
年初,台灣一場急凍寒流,百人猝死奪命,醫院連急診病床都不夠用,醫護人員忙到沒辦法下班。
極端天氣對壓力大、不愛運動的現代人更是衝擊。
一打雷就頭痛、一變冷就憂鬱,氣象病成了新時代的文明病。
《康健》跨界結合傳統養生智慧,融入最新科學實證,
教你順應氣候變遷,養出絕佳體質。
一變天就頭痛、胸悶、血壓升高掛急診……天氣對人體的影響,超過你想像。
年初一波波寒流,各大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床都不夠用。
全台今年二月份就有上百人疑因心血管疾病加上低溫影響猝死,最年輕的不過才二十出頭。
2013年夏天熱浪席捲全球,美國亞利桑那州出現攝氏49度高溫,民眾熱到在馬路上煎蛋、在車上烤餅乾,走在路上連鞋底也被熱融化;英國有超過700人熱死,日本一星期內就有1萬9千人中暑送急診。
以往極端氣候並不常見,2013年聯合國在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指出,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將愈來愈高,政府應帶頭做好防範熱浪與寒害的相關措施。
氣象病,現代文明病
愈來愈多研究證實,氣候改變對人類健康影響甚鉅,這種隨天氣而惡化的身心狀態,稱之為氣象病(Meteorotropic
disease)。
比如直接受溫度、濕度、氣壓影響生理變化如中暑、高山症及哮喘;或間接加重病情如關節炎、心肌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病。
天氣不好影響情緒起伏,覺得緊張、容易累、忘東忘西,記性變差,就醫後找不出病因,這些對氣候異常而產生的症狀,都屬於氣象病範圍。
根據美國生物氣象學(Biometeorology)統計發現,六成人對天氣特別敏感,尤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也指出,氣象病比例逐年增高,歐美國家增加近兩成,日本近來因天氣變化劇烈導致感冒、生病的人也愈來愈多。
「我們已經習慣了某種溫度,突然一改變、本身適應力差,死亡率就升高,」氣象專家彭啟明表示,天氣過冷過熱對人影響很大,中原大學的研究就指出,當氣候溫度小於攝氏15度或大於32度時,死亡率相對提高。
面對忽冷忽熱的極端氣候變化,你,準備好了嗎?
特別冷或熱時,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注意
所有氣象因素中,溫度對人體的影響最大。特別冷、特別熱及氣溫起伏過大,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在冬天致死率最高。研究發現當氣溫變低時,會增加血壓、血液黏稠度、交感神經活性、心臟的負荷,提高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彰基家醫科醫師賴昂廷綜合國外的相關數據說。
美國的研究指出,因為冬天肌肉僵硬、血液濃稠,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動脈狹窄,突然用力的工作如開車、鏟雪,對已增加負擔的心臟來說根本就是致命一擊。
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指稱,氣溫每降低攝氏1度,未來一個月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增加2%,且在前兩週的危險性最高。
溫度起伏過大,也會造成心血管負擔。
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分析1萬3千5百名病人發現,天氣溫度起伏太大、濕度高,攸關中風住院率及死亡率,比如溫度每下降15度,中風住院率增加6%,建議曾中風過或心血管有問題的人,隨時注意溫度變化,盡量不要暴露在劇烈起伏的溫度中。
天冷不僅傷害心血管,也綁架了好心情。
研究發現,秋冬季節交替會影響人的行為和情緒,產生不尋常的緊張反應,稱為季節性情緒症候群(Seasonal
Affective
Disease),一般女性較男性常見。
季節性情緒症候群多半受日光影響,因為光照會導致腦內傳導物質變化,如秋冬日照時間短,褪黑激素分泌較少,整個人變得懶洋洋、抑鬱寡歡、不想動、整天想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