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獅文藝 11月號/2016 第755期
- 書名:幼獅文藝 11月號/2016 第755期
- 作者:幼獅文化
- 出版社: 幼獅文藝
- 出版日期:2016/10/31
- ISBN:
【編輯室|植物的記憶】
文/李時雍
我一直很喜歡小說家艾可(Umberto Eco) 為「書」所作的比喻:相對於言語的發明,令生命智慧得以代代傳述,相對楔形文字最早銘刻於礦石,之為人類初始留存記憶的形式,他說,源自莎草和亞麻製成的紙,編織的書冊,可稱之為「植物的記憶」。
摩挲紙頁,因此總有種沾覆泥土和草露的味道。而因為父母親都從事文學寫作,孩提的我,便成長在如此一片的林地。家中最多的家具是書架,藏書直立擺滿了便開始疊放,有些攀藤、有些向光,牆腳一落桌底一疊。又像是塊莖,總有些連繫隱伏在地底下。問父親,有沒有某某書呢?過沒一會,也不知是從哪裡就找了出來。稍後增添了一間專屬書房,每當友人造訪,父親就會帶著他們參觀收藏,熱茶閒聊,好像坐在院裡,談新綠的農作。
對我來說, 與書親近, 是自然而然的。但第一次拜訪舊書店、遇到藏書的朋友,仍得坦白,對藏書我所知不深。知道的不離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的名篇〈打開我的藏書──談談收藏書籍〉,在文中,他將藏書家比擬成物相世界的算命師,為書籍詮釋著它昔往今來的命運。一直到研究所之後,因為涉獵如《劇場》等雜誌研究,我才認識到1960 年代已有藝術家跨足書籍的開創設計,也才知道有所謂裝幀的藝術,甚而溯回至日治時代。
本月封面專題「打開藏書」,分別訪問了藏書人李志銘和陳逸華,及舊香居主人吳雅慧,對我們來說,透過人際與書店,嘗試勾勒的是這一領域網絡的輪廓。聽他們回顧收藏史其實就是臺灣書籍歷史,你也才會深感那面對書之來歷,彷彿占卜過去未來的神祕直覺,無一不是廣博的知識:版本、裝幀、作家、出版者,及至時代的物質條件。我們讀作家們寫下他們所珍藏的一本書,也特別邀請長年從事史料研究工作的應鳳凰教授,回顧她踏入藏書的三十年故事。
打開藏書,邀請你走進閱讀。而寫作類型文學,也為邀請你走進故事之中。本刊主辦的類型文學徵文與微電影觀後感得獎名單於十月中公布,隨即編成特輯,盼望藉此平台,呈現當前類型文學的思考和傑出作品。
此外,這個月還有2016 台北雙年展專題介紹,我們並與音樂研究者劉美蓮深談她多年尋跡台灣一代音樂家江文也、為迴旋時代作傳的歷程。
現在, 摩挲至下一頁吧。像附耳於樹洞般,聆聽為你在紙上植下的每一字句,木質裡似有雨水滋潤的聲音,那曾有一場雨、曾是一朵雲。
目錄
【封面專題:打開藏書】
李志銘:循舊書的族譜,再探他們的青春‖李蘋芬
陳逸華:在版本之間,看文字的流變‖陳芳珂
吳雅慧:以書店,盛裝時代的物件‖盧奕昕
與童年重逢‖銀色快手
青春專屬的永恆記錄‖袁紹珊
閱讀的穿搭術‖夏夏
被遺忘與記憶的明室‖劉思坊
遺忘之書:我知道的事就是我的本性‖◎邱常婷
高圓寺偶遇‖陳允元
「住在倉庫」三十年‖應鳳凰
紙香眷戀――入門私房書單,藏書不藏私‖編輯室
【特輯:類型文學•小說】
邀請大衆走進故事中:類型文學•小說類決審會議側寫‖編輯室
Re:2046‖陳俊霖
脫險‖張郁國
人們說石頭早上就在那裡‖張台澤
週間瑣事‖呂尚易
故事的兌換:類型文學答問‖編輯室
【2016台北雙年展】
檔案的劇場性:過去•當下•未來 小論台北雙年展「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樊香君
獨白我們的故事:與林人中談行為藝術新作《二十世紀舞蹈史,在亞洲》‖游家錡
【專欄】
編輯室報告‖李時雍
空間筆記‖鍾文音
副刊學‖丁名慶
一個人的小寫‖簡白
自怡微言‖張怡微
師 想起 ‖賴鈺婷
新詩‖曾琮琇
新詩‖趙文豪
在陸上‖徐禎苓
歐陸散步‖林禹瑄
查爾斯河散記‖羅智強
音塵往事‖陳玠安
專訪/尋找.江文也◎張琬琳
Youth Show:張瀚翔
年年‖張瀚翔
不盡冬話‖蔡怡
私物招領‖陳姵蓉
希希嚷嚷的日子‖張希慈
作家的十三堂課‖林明發、李云飛
青春點名簿‖林明進
給歷史一支嘜‖陳啟鵬
教學特笑鑰‖郭繐綺
都市偵探‖褚天安
物裡香港‖郭艷媚
臺南讀本‖楊美紅
第五屆臺中文學獎‖郭仲翎
十一月選讀‖陳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