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獅文藝 03月號/ 2013 第711期
- 書名:幼獅文藝 03月號/ 2013 第711期
- 作者:幼獅文化
- 出版社: 幼獅文藝
- 出版日期:2013/02/24
- ISBN:
【編者的話】
邊境
去年初秋,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邀請鄭明娳、宋雅姿、凌拂、封德屏、陳昌明、廖鴻基、李進文、鍾文音、王學玲、何致和、廖佳敏、張曉平,還有我,進行為期十天的雲南文學采風。采風活動始於二○○六年重慶,為兩岸交流定下模式,如兩岸座談、議題擬定、雙方互訪、專題製作等,活動已是夏潮基金會與《幼獅文藝》的年度大事,更是兩岸交流的景窗。
迄今,活動已進行好幾個回合,兩岸關係從緊張,到和緩共進,不過短短幾年,兩岸氛圍,截然有異。當下時代,網路快,旅行發達,但采風隊伍無論是到了石家莊、唐山或者大理、麗江與昆明,我都省悟到,科技與交通到不了人的內裡,到不了彼此了解與傾訴的世界。於是,對岸的作家們常說,「知道臺灣,嚮往臺灣,遊過臺灣,卻是第一次,與臺灣作家交流」。座談會上,一岸一邊,卻也是一河的兩岸。采風活動一年一回,速度不敵網路,資訊不敵臉書,卻以它的精緻多元,搭橋。橋上有文字、微笑與表情,以及溫度。請看專題「聚會雲南、多情江山」,宋東文、閻崑、封德屏、廖鴻基、鍾文音等人的旅次分享,白山、和曉梅介紹雲南文學,帶來第一手的邊境之聲,非常珍貴。詩人李進文則大規模寫就十一首新詩,為有著神祕色彩的昆滇采風,寫下了深刻的抒情。
「新的火︰臺灣文學點將」刊登宇文正的閱讀跟寫作。對生命的真情,以文字敘述,再以視野拔升。「21世紀,大學之道」,刊登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黃文車〈大學之道!大學知道?〉,融流行、觀察與專業,生動而豐富。Youth
show第一三七站,刊登國立臺南大學王鈺琳作品〈其後〉,對於思念有深刻描繪,羊憶玫評。林水福曾經派駐日本,年前歸來著手翻譯遠藤周作宗教散文作品。塗翔文外出歐洲公務,他的影評單元暫停一次。
〈其後〉以臺灣的「邊境」澎湖為訊息的發聲所,做為回顧以及前瞻的再岀發,專題「聚會雲南、多情江山」則以邊境的流覽,找尋一致的文學意義。猶記在雲南的三場精采座談,其中一個主題是自己與主流、邊陲與中心。座談中,獲得的一個小結論是,無論地之遠近,心在那裡栽下文字,那裡就是我們的中央地帶。
【封面故事】
■專題:聚會雲南、多情江山
2012年9月2日到11日,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邀請鄭明娳、宋雅姿、凌拂、封德屏、陳昌明、廖鴻基、李進文、鍾文音、王學玲、吳鈞堯、何致和、廖佳敏、張曉平等作家與學者,參加為期10天的雲南文學采風。為使交流順利、談話更深入,夏潮基金會與雲南省文聯、雲南省臺聯、雲南省作家協會,商討議程,擬訂「昆明、臺灣兩地的抗戰文學」、「雲南、臺灣兩地教育的異同」、「雲南、臺灣的地域特點與文學創作」等議題,進行多層次的交流。無論是主流與邊緣、區域與認同,以及作家的風格、語言等議題,在兩岸作家的酣暢談話中,都獲得飽滿而生動的詮釋。
作家交流再接再厲
◎宋東文
滇行旬日斷片
◎閻
崑
一路高攀
◎廖鴻基
宛如天籟的純美歌聲——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
◎封德屏
金花都是我們的――雲南小紀行
◎鍾文音
山地之厚
◎白
山
在守望與突圍之間皈依——透過人狼格的詩審閱麗江民族文學的精神區間
◎和曉梅
在彩雲之南和忘卻之間,請附帶我
◎李進文
■年輕說話
課本不教的小說∣在所有事物的交界處——陳千武〈獵女犯〉
◎朱宥勳
臺灣兵的困境在於,他們必須默許自己成為「犯」才能夠活下來。無論怎麼解釋,她就是無法理解林兵長怎麼可能既是日軍、又不願意是日軍……
北京寫字∣烏鴉樹
◎蔣亞妮
清朝時犯了罪的太監,都會運來鐵獅子墳這裡行刑,直到大煉鋼時它們成為了一鍋鐵水之中的部分,不再需要分雙眼雙手或彼此……
南京臉書∣說你的故事
◎張
潔
站在河畔,他和我說一段故事,我要歌頌他這段如他的波紋一般──悠長、難以測透而深邃的故事……
二十一世紀,大學之道∣大學之道!大學知道?
◎黃文車
大學之道的「親民」,其實就是一種社會參與,而大學生必須親身實踐;相反的,如果現今的大學教育只局限在學術殿堂,那大學生恐怕就永遠「無感」於社會脈動與人生實況……
肉身誌∣膚術
◎黃信恩
當白膚發生在一個男孩身上,常被解讀為虛、弱、宅,但它帶給我的困擾不是這些,而是讓某些內況更清楚地外露出來…
■新的火,臺灣文學點將
宇文正談閱讀∣走向遠山的路
◎宇文正
我的課業一團糟,但是閱讀古典給我的養分,不但在進入中文系以後如魚得水,至今依然覺得受用……
宇文正談寫作∣生活的雨
◎宇文正
這三年多來,我其實是與世隔絕的。歲月靜好,但我的心渴了,需要來自生活的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