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回家
二○一八年七月,花蓮南安瀑布附近發現一隻只有貓一般大小的台灣黑熊,和熊媽媽走散了。遊客爭相拍照打卡,小熊沒有等到熊媽媽來接牠,於是這隻失親小熊展開了九個月的人間遊歷……
在人稱「黑熊媽媽」的黃美秀老師所組成的野訓團隊照料之下,這隻「南安小熊妹仔」健康長大,更意外地與原本該是食物的「熊麻雞」變成朋友。小熊的出現,也觸發了台灣民眾和相關單位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與心意,像是漣漪一般,層層擴散。
由非營利的民間組織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發動網路平台集資活動,透過眾人參與,並持續分享野訓資訊,小熊漸漸成了大家共同的孩子,不分你我,大家都是小熊的褓姆!
本書紀錄了小熊落難人間的故事、照養與野放始末,也收錄了許多小熊可愛照片的成長日記,更有豐富的黑熊知識與生態保育篇章,適合親子共讀。在歷經九個月的照養與野化訓練後,二○一九年四月三十日,小熊回到山林的懷抱,回家了!
南安小熊,只是一個縮影,而台灣山林裡眾多的野生動物,也都是整體生態意識的一環。藉由南安小熊來到人間的故事,牠教會了我們更多關於野生動物保育、關於山林、關於愛的事。
「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謝謝你走進我心中,
謝謝你用愛化解了我的憤怒,讓我隻身熊徑上可以不再感到這麼疲憊。」――Ali-Duma四月三十日凌晨一點零四分,小熊野放前夜
作者簡介
黃美秀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創始理事長,目前並擔任國際熊類研究暨經營管理協會歐亞區副理事長。因博士論文的機緣,自一九九六年起,黃美秀致力於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的研究及保育,成為台灣長期深入人跡罕至的山區,且追蹤行蹤不定黑熊的研究者。原住民以「熊媽媽」稱呼她。她透過捕捉繫放和無線電追蹤等各種科學研究,探索台灣黑熊生態習性,也成為國內第一個使用人造衛星發報器和直升機無線電追蹤陸域野生動物的研究者,建構了台灣黑熊保育研究史上最豐碩的資料庫基礎。
黃美秀對黑熊保育的熱誠和執著,不僅引起許多媒體的關注,也深獲國際的肯定。二○○九年榮獲國際熊類研究暨經營管理協會的主席獎。現任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IUCN/SSC)的亞洲黑熊專家群委員。她的研究室(簡稱「熊窟」)聚焦於台灣黑熊和亞洲其他熊類的研究和保育推廣。迄今已培訓出一批熱愛山林、刻苦耐勞,且具備保育專業的研究生和助理,持續蒐集各項台灣黑熊相關的研究資料,並成為最一線的「護熊天團」。
在深山捕捉繫放十五隻黑熊的過程中,發現竟有半數以上因為曾誤中獵人非法設置的陷阱而斷掌或斷趾,讓她無法釋懷。面對國寶級黑熊的未來令人堪憂的窘境,她積極與許多學這和單位合作,希望能夠整合有限的保育資源和專業人士,有效推動台灣黑熊的各項研究和保育工作。近年,先後與國內相關單位共同舉辦「台灣黑熊研究與保育研討會」(二○○七年)及「二○○九年亞洲黑熊保育國際研討會」,以及今年十一月「建立亞洲地區熊類族群監測指導方針工作坊」,促進國內及國際熊類保育的經驗交流,讓國際看見台灣對於黑熊保育所做的努力。
在一群關心台灣生態和台灣黑熊朋友的支持下,二○一○年成立「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希望鼓勵及強化民間力量,共同參與和推動台灣黑熊的保育。這是世界唯一專門針對台灣黑熊保育而設置的民間非營利組織,目的為推廣台灣黑熊的保育及研究,並與國內外保育組織或單位合作及交流,提升我國及其他地區熊類的保育水準。
最終的期望是:台灣黑熊和其他野生動物都可以永遠快樂地徜徉於台灣的山林裡,與人和平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