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與自由:打開胡適思想世界的第一扇窗
- 書名:容忍與自由:打開胡適思想世界的第一扇窗
- 作者:胡適|潘光哲
-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19/06/14
- ISBN:9789570532159
堅持批判,重估價值! 臺灣必須選擇自己的方向。
胡適,在臺灣傳遞「五四火種」的起跑者, 打開胡適思想,就打開一扇窗。
我們與胡適的距離——可以是100年,也可以恍如昨日——
雖然間隔著百年,但一樣在面對民主爭議、學術自由、社會弊端、女權等問題, 胡適說:「紙上談兵容易,任何阿貓阿狗都可以談,重點是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做戲無法,出個菩薩』,不解決問題,遇到困難只能請出菩薩來解圍更是可悲。」 他侃侃而談、批判犀利,努力帶來一點一滴的改變, 當我們閱讀胡適,他的思維、陳述、洞見、勇氣、幽默,會打開一扇窗,讓我們也能直面自己的世界。
胡適畢生著述不輟,遺存的文字財富超過千萬,不是一般讀者可以問津通覽。而且市面上各種胡適精選卷帙浩繁,本書借鑑既有的成果,企望有所突破,自呈特色,乃以胡適的思想關懷為主題,避開學術作品,精選猶然深具現實意義並可激發思考的原著二十篇,期可提供多樣角度的認知。
◆三大主題
◎卷一〈傳統與現代〉,選錄胡適對於思想文化和教育諸領域之思考。胡適執著的理想,以「再造文明」為核心,在思想文化方面,胡適始終不以空洞玄虛的「主義」為然,主張一個又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
◎卷二〈自由與容忍〉,選錄胡適闡釋自由民主的文章。胡適始終服膺自由民主的信念,即令世局變易無常,他從不轉移退讓。胡適還強調「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期待容忍「異己」,始能向和平改革的道路前進,培養一個「有人味的文明社會」。
◎卷三〈個人與社會〉,選錄胡適思索如何推動社會改革的著作。胡適倡導健全的個人主義,強調「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呼籲養成獨立思想的能力。注重從自己身處的社會現實環境入手,主張要「站在這個社會裡來做這種一點一滴的社會改造」,反對「獨善的個人主義」。
◆本書特色
胡適畢生遺存的文字財富超過千萬,胡適紀念館的館長潘光哲老師以「思想關懷」為主題,避開學術理論篇章,精選猶然深具現實意義並可激發思考的原著二十篇,提供讀者多元閱讀胡適的面向。
◎於各篇首設計「解題」單元,摘述各文主旨,解釋相關的時代或思想脈絡,偶做簡要評論,有助於讀者掌握胡適的敘述重點與相關課題的背景。
◎於各篇末設計「延伸閱讀」單元,舉引與該文相關之資料文獻,便於讀者深入,取精用弘;如果要知曉與該文相關的本來歷史場景或是思想脈絡,自可按圖索驥,追查考究。
◎本書附有〈建議閱讀書目〉一篇,精審舉列胡適的著作與史料、研究胡適的著作及與胡適相關的網站,以初學者可理解為考量,撰寫推介按語,簡單介紹各種文獻資料的用途和價值。
◎本版增添「附錄」一篇:〈「重新估定一切價值」——「胡適研究」前景的一些反思〉(潘光哲撰)。
◎本書選文,均附刊相關圖像,如胡適及相關人物的照片、胡適原文手稿、以及胡適著作原版書影等,文圖並茂,增加閱讀興趣。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
字適之,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宣傳民主、科學。
胡適提倡白話文和新詩,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一九五七年,胡適當選中華民國最高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院長,並於隔年四月到臺灣定居就任。一九六二年病逝,中央研究院於院內成立了胡適紀念館。另外,在研究院附近另有一胡適公園,為胡適的墓地。
胡適一生影響甚廣,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胡適文存》、《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盧山遊記》、《胡適文選》、《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四十自述》、《南遊雜憶》、《胡適留學日記》、《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編者簡介
潘光哲
筆名彭廣澤、勞棟,1965年生於臺北市。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歷任臺大歷史系兼任講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約聘研究助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副研究員兼任檔案館主任、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外国人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訪問學者、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等職;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胡適紀念館主任。專業研究領域為近現代中國史與當代台灣史。
著有《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1833~1898)》、《華盛頓在中國:製作「國父」 》等專書及學術論文七十餘篇,並主編《(新版)殷海光全集》、《(新版)胡適全集》、《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等史料彙編;並另主編《胡適與現代中國的理想追尋:紀念胡適先生一二○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近代中國的政治與外交: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