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天下雜誌 第660期 2018/11/07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明日無法預測,不學就淘汰
 
文—林倖妃
 
學習,帶我們躍過時間的縫隙。
 
美國電影《世界上的另一個你》(Same Kind of Different as Me)中,主角之一的丹佛是南方黑人,因為從小在棉花田長大,讓他不知道南北戰爭、不知道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不識字,讓我就像卡在時間的縫隙裡,」他形容自己的處境。
 
過去,我們用文盲指涉不識字的人,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會寫、不會讀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歸零、再學習的人,」未來學者托佛勒(Alvin Toffler)早在一九七○年代出版的巨著《未來的衝擊》就如此預言。
 
學習力,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今年的《天下》教育特刊以「學習力」為主軸,就是因為環顧全世界,從學校、企業乃至於國家,都在設法增強員工和人民的學習力,以迎接千變萬化、無法預測的明日世界。(見54頁)
 
科技浪潮來襲,我們已處在「不學習、就淘汰」的嚴峻時代。
 
世界經濟論壇在九月出爐的「未來工作」報告,直指到二○二五年,機器承擔工作任務將從目前的三成,提升到超過五成。任何人都必須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想要用學校學的知識應付一輩子,已經完全不可能。(見104頁)
 
為因應全球大變局,各國無不傾全國之力為「明天」做準備。在台灣,明年將上路的一○八課綱,從過去強調「知識」,轉而更重視「素養」,「灌輸學生知識,不如教會他為何及如何找知識,」均一師資培育中心執行長藍偉瑩說。(見76頁)
 
資深記者劉光瑩遠赴歐洲,見證德國這個技職教育扎實、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公私部門如何合作,幫助所有人迎接人機共生、不怕被AI取代的未來。(見174頁)
 
鄰近的新加坡政府以「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計劃,計劃性地讓整個國家成為學習體,重新學習、重新培訓,並畫出職能地圖,幫助各行各業的人強化所需技能,提升整體競爭力,讓記者伍芬婕印象深刻。(見194頁)
 
人生,就是一場學習之旅
 
事實上,拋開職場和國家,回到人的自身,你我的一生不就是一趟學習的旅程?
 
呱呱落地後,學習爬和走;談戀愛,學習和另一半相處;結了婚,學習守住一生的承諾;走向老年,更何嘗不需要學習面對逐漸鬆垮的面容,以及體力愈來愈弱的身體?
 
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讓自己安然邁向下一階段的人生。有人退休後,每天蝸居家中罵電視;有人單槍匹馬到日本一圓年輕時的遊學夢;還有人去學表演,站上國家戲劇院舞台。(見138頁)
 
唯有學習,才能讓人看到不同的風景,擁有不同的人生,而不至卡在時間的黑暗縫隙中。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