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第628期 2017/08/02
- 書名:天下雜誌 第628期 2017/08/02
- 作者:天下雜誌編輯部
- 出版社: 天下雜誌出版
- 出版日期:2017/08/01
- ISBN:
編者的話
賺錢不靠剝削,而是互賴共生
文‧吳琬瑜
今年底,美國史丹佛大學將出版一本以台灣為主角的新書:《Making Money : How Taiwanese industrialists embraced the global economy》,由逢甲大學董事長高承恕與華盛頓大學社會學教授韓格理(Gary Hamilton)所著。研究發現,台灣中小企業的競爭力是憑著對全球市場的敏銳嗅覺,對客戶需求快速反應,不斷學習、精益求精,有能力提供高品質的產品,為客戶建立全球網絡,成為其他國家無法超越的競爭優勢。
我也反問作者,這本書和知名社會學者華勒斯坦的觀點有何不同?華勒斯坦所建構的世界分工體系,歐美位於核心,其他國家則在邊陲,核心總是以剝削邊陲體系而獲得較高利潤。
他辯證說,「華勒斯坦的理論傳承自馬克思,但是這樣的理論無法詮釋現在的複雜系統;以台灣中小企業融入全球經濟來說,到今天是一個互賴關係,就像蘋果和鴻海、Nike和豐泰。品牌廠或許有較高利潤,也同時承受較高風險,它必須承擔市場失敗、庫存風險……等挫敗,一夕之間可能樓起樓垮,但台灣一直能為世界一流的客戶服務,有其能耐。」也因此,國家政策不一定能指揮這群企業,企業的眼光與行動是跟著客戶及市場走。
以此檢視本期專題,更能明白理解背後原因與可改進方向:
一、特別企劃「台灣隱形冠軍為什麼這麼強」。因台灣中小企業有一套快速反應客戶需求的經營模式,高承恕稱它為根據需求反應的資本主義(Demand-led Capitalism)。
台灣企業的老闆離客戶只有一吋的距離,很早就掌握客戶未來三到五年的計劃與科技進程。《天下》特別報導了五家中小企業的故事,以小窺大,說明他們專注研發、彈性應變的能力是如何被世界所需。(見四十四頁)
二、封面故事「我為什麼買了單程機票」或許讓你深感憂心,為什麼這麼多年輕人選擇出國工作、讀書,遠離家鄉?為什麼七十二萬海外工作人,七成屬於高學歷白領,相反地外籍白領在台只有三萬人?(見一○二頁)
年輕人出國工作或讀書,並不是危機,以台灣嵌入全球經濟的緊密程度來看,我們需要更多有國際化經驗的人才。但令人憂心的是,台灣是否提供人才隨時願意回來的舞台與薪資。
副總編輯陳一姍在解方篇提出建議,台灣低薪的領域大多落在服務業,同時缺乏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都需要大力改善、創造舞台,人才自然回流。
三、鴻海響應美國製造的政策,在美投資三千億台幣。而台灣必須打造一個人民與企業都能共生互賴的經營環境,才能繼續創造台灣價值。(見二十二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