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第551期 2014/07/09
- 書名:天下雜誌 第551期 2014/07/09
- 作者:天下雜誌編輯部
- 出版社: 天下雜誌出版
- 出版日期:2014/07/08
- ISBN:
十二年國教何去何從?
會考為何淪為選填志願的賭局?
台灣目睹了教育史上最混亂的一個夏天——
截至六月底,每四個國中畢業生,就有一個學校未定,甚至決定再上戰場,參加競爭更激烈的「特招」。
孩子與家長,最想問的問題是:十二年國教,不是要讓我們海闊天空嗎?
為什麼反而變成一場災難?孩子為何淪為這場教育「實驗」的白老鼠?
文∕林倖妃 研究∕陳竫詒
大太陽下,閃著銀白光芒的火車走了,留下在月台上的李芸熹。
背著沉甸甸書包的她,看著遠走的火車,腦海中都是剛剛那一幕。一群和她相同年紀的女生,興高采烈地談論去福隆海水浴場玩,笑聲迴盪在擁擠的車廂內,聽來特別刺耳。
「我快崩潰了!」十五歲的國中畢業生李芸熹邊抱著頭邊說,「明明是同樣年紀,她們要去玩水,我卻還要去補習,這感覺真的糟透了!」
搭上同一列火車,她們卻走向不同的方向。李芸熹早上八點從樹林搭火車到台北南陽街補習,晚上十一點才回到家,每一天,對她都是場折磨。
跟李芸熹一樣,才剛經歷過大會考,要再度上特招戰場的國中生有二萬一千人,將爭取一萬五千個名額,猶如一場短兵相接的「聯考」,其中又以基北區最為激烈。
號稱「免試入學」的十二年國教,從二○一一年元旦,總統馬英九宣誓上路,超過二十七萬個國中畢業生,在今年暑假過後,原本應該依照個人性向和興趣,走向高中或高職,但卻事與願違。
猶如置身一場災難電影
這是繼一九六八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後,影響台灣百年最重要的教育改造工程,不但意味著未來的人才培育,將從量變走向質變,也是台灣經濟升級的關鍵。
「如果台灣要從『效率』驅動的經濟體,轉為以『創新』驅動的經濟體,教育也要改變。過去的考試方式只是篩選出考試不犯錯的學生,讓學生變成考試的機器,」教育部長蔣偉寧的教育理念,曾經說服與感動許多人支持︰十二年國教希望提升國家競爭力,全面提升國、高中素質,讓十五歲的孩子適性揚才、海闊天空。
但會考過後,很多學生和家長才愕然發現,自己猶如置身一場「災難電影」。「十二年國教走到今天,就像是拼裝車,沒有方向,不知道要開往哪裡去?」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批評。
當初致力推動,爭取十二年國教,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也看不下去。「現在的結果是大家都欲哭無淚,」他說,因為在過程中,所採取的步驟和操作面都出現問題。
高分低就或是無法進入預期中的學校,重創孩子的心靈。
台北公園路麥當勞內鼎沸的人聲,讓室內溫度陡地升高,從補習班偷空外出的李芸熹,數著會考拿到五A,其中三科A++以及作文五級分,不但沒錄取中山女中,連板橋高中都進不去。雖然是樹林國中榜首,卻僅勉強擠入「第三志願」樹林高中。
李芸熹自忖,這樣的成績過去至少可以上中山女高,甚至北一女,不用再考特招。進入明星高中是夢想,也是對自己的肯定,但擺在眼前事實卻是,「努力三年,只換來樹中,我真的不知道為何要努力?」她無法理解,努力為何不能獲得應有的成果。
截至六月三十日為止,全國未就定位的國三生有將近七萬人(包含預計參加特招和二免的學生),也就是每四個畢業生,就有一位前途未定。
十二年國教,在社會大眾眼中,失去了「靈魂」,只剩下入學制度。一個攸關百年大計的教育政策,為何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