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天下雜誌 第547期 2014/05/14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4《天下》兩千大企業調查
霸不如精 獨到,強者唯一的路

歷數20年股王興替,看見未來趨勢。當「拚規模」成過去,「專注獨到」成潮流,誰才是「又精又悍」、最會幫股東賺錢的新典範企業?
文∕熊毅晰

再見,霸時代!
一場典範轉移洪流,正迎面襲來。
溫和、停滯性成長,成經濟新常態;網路取代硬體,成為新焦點;談起中國,市場早比工廠更重要。
甚至不到十年前,企業界還在推崇「成吉思汗」式的規模和版圖,如今,精悍的「隱形冠軍」成為顯學。
究竟,身在典範轉移變局當下的企業該何去何從?
二○一四《天下》兩千大企業調查,為了拉高角度,回看過往風雲,預見未來典範,從《天下》三十年「千大企業調查」資料庫的海量數據中,標記出新典範誕生的軌跡,解碼成就典範之祕。

百強興替中 看見產業趨勢
攤開一九九四年《天下》一千大企業調查,國內排名前一百大企業名單,和二十年後的今天相較,依舊身在百強的製造業僅剩四十四家,淘汰率超過五成。而服務業洗牌更劇烈,只有三十四家屹立不墜。
二十年前,正是資訊電子產業風起雲湧的起飛期。儘管在當年的製造業一百強名單裡,已經可以看到電子及資通訊行業正在快速崛起,但所佔家數仍不到一半。而服務業百強中,資訊相關行業更是只有寥寥七家而已。
當年,國內前十大企業還盡是傳產的天下。尤其汽車業,包括和泰、福特六和、三陽、國瑞、中華、南陽實業,都是當年的製造與服務業前十大企業。
當時,台積電還以「電子業」身分位居製造業第三十五名。仁寶、廣達,則是在該年首度躋身百大企業之林。至於鴻海,仍僅以三十九億元的年營收,排在第一四三名。
誰能想到,就在短短十年之後,二○○四年的《天下》一千大企業排行,鴻海已經以三二七六億元的營收,站上最大民營製造業龍頭寶座。廣達、台積電、仁寶、明基、宏?、聯強國際,也取代原有的汽車業典範,站進製造與服務業前十大公司之林。
但攤開今年的最新排行,在資訊電子行業走過十多年的「大多頭」之後,一股山雨欲來的產業典範轉移,已經隱約可見。
兩個十年過去,風雲已然變色。儘管所有科技業公司家數仍在今年的百大榜單中佔據半數,即便「電子五哥」仍在製造業前十名行列,但包括鴻海、廣達、群創、宏達電等科技龍頭,都已經出現營收持平或負成長的疲態。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觀察,台灣資訊科技業向來習於在全球當紅產業的供應鏈「卡位」,掌握先機搶大訂單。雖然因此較不用承擔產業風險,但「這種生存哲學能快速崛起,但下去也很快,」他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一個十年 規模沒戲唱
龔明鑫指的,正是中國本土供應鏈的威脅與取代危機。「只要是和中國完全競爭,比量大的,就代表沒有下一個十年的機會了,」睿騰管理顧問總經理王安亞說。
「現在是從拚量,轉移到比獨門武功的關鍵時刻,」一路看過許多企業起伏,王安亞指出。
從霸到精的典範轉移,已經在今年《天下》兩千大企業調查中,出現端倪。
如今營收仍享有雙位數成長的企業,從科技業的台積電、聯發科、可成,到傳產的長春石化集團,都是專注精耕的企業。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股王大立光。台股最近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大立光股價突破兩千元大關,改寫台股紀錄。
歷年「股王」背後,也看見產業的典範轉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