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Crossing換日線》 春季號/ 2018
- 書名:天下雜誌《Crossing換日線》 春季號/ 2018
- 作者:換日線
- 出版社: 天下雜誌出版
- 出版日期:2018/02/14
- ISBN:
本期是借鏡比利時超現實主義藝術家René Magritte作品
藉由主體的凝視,將歐洲各地建築地標反射在特寫眼球的玻璃體上,一覽同一片天空下的歐洲;
搭配紙張撕裂破洞的痕跡,也有著一層『看破、揭穿』真實歐洲的隱喻。
《換日線》以全新面貌迎來2018,
今年,我們將以「地區」作為封面主題,帶領讀者朋友們紙上駐點,深度走入在地人的日常,貼近換日線作者們生活的軌跡。
根據「換日線讀者大調查」,
歐洲是多數讀者朋友們的首選──蒐藏二月春季號,跨越最遠一萬公里的距離、八小時的時區,和換日線一起連線歐洲。
拿到剛出爐的春季號《換日線》,「不浪漫」三個大字映入眼簾──你是不是有點錯愕?
奇怪,市面旅遊書、旅行社廣告,乃至旅遊部落客書寫,不是都把歐洲形容得既浪漫又夢幻嗎?
為什麼《換日線》偏偏要說,歐洲不浪漫?
請先別誤會,此處的「不浪漫」並無貶義,而是帶有編輯部的雙重企圖:
首先,我們清楚認知到個人的有限與角度之多元,沒有一種書寫,能夠完整收納一個地域的全貌。與其替歐洲下一個狹窄的定義,不如挑戰刻板印象,開創思辯空間。「不」浪漫不等於嚴肅或無聊,反而有很多「浪漫」之外的可能性,有待讀者們發掘與補充。
另一方面,此次收入封面故事的選文,都出自長期旅居歐洲的作者們之手筆,取材自他們的親身經歷,因而格外真實深刻──想在歐洲生活?你得先確保生存無虞!生存當然可以有聲有色、充滿滋味,但生存也有其非常赤裸、稜角分明的一面──歐洲求職,靠實力就沒問題?不對,徒有才能,卻缺乏 networking,履歷一樣石沉大海;歐洲求學,會說英文就一把罩?未必,如果你畢業後想留下來,務必先對所學領域的人才需求,有起碼的認識。
而即使你沒有長期居留的打算,想更認識歐洲,就絕不能停留在表面稱頌「花都」、「霧都」、「時尚之都」──你知道 Nokia 手機沒落後的芬蘭,如何透過復興傳統文化,重新被世界看見嗎?還在一口咬定英國是「美食沙漠」,只有三層下午茶和炸魚薯條,無意間虧待了你的味蕾嗎?翻開春季號,用雙眼走一趟流動的文字饗宴──你的歐洲印象,可以很不典型。
2018 年,編輯部根據年初的「讀者大調查」,得知讀者們最感興趣的世界區域,正是歐洲,但對於要呈現給讀者們一個怎樣的歐洲,卻讓編輯部想破腦袋。於是,我們在網路上發起了【歐洲連線】的社群活動,嘗試拋磚引玉,邀請讀者們向作者發出「限時完成」英雄帖,留言指定最想知道的歐洲大小事,由編輯部協助連線歐洲,越洋解惑。
直到彙整讀者們拋出的疑難雜症時,我們才發現:原來讀者對歐洲的興趣──從右翼崛起到轉型正義──無不和風起雲湧的 2016、17 年息息相關,甚至和台灣社會現況密切連動。為此,我們邀請了歷史所博士候選人安妮,以〈再往右靠一點點〉,深入淺出地分析當代右翼的過去和未來,與〈「全歐洲最棒飯店」的故事〉一文中提出的難民議題,隱然扣連。
另外,我們更重新提出長年筆耕歐洲政經的舒舒,於 2016 年撰寫的四代德國人觀察,回應讀者們對於歐洲人如何應對歷史的提問。我們相信,但凡有反省能力的文字,都禁得起歲月深焙,永不過時。
同理,這兩年來發生的「時事」,也不會因話題性下降而失去意義──我們決定將部分選文的焦點,放在距今不遠的 2017 後半年:九月,台灣女生發起了科索沃獨立網域倡議行動,一下子將這個僅建國十年的南歐小國,帶入國人視野。鏡頭轉到十二月的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運動正如火如荼,成為不少台灣人的談資。而比起宏觀的局勢分析,我們更傾向透過在地台灣人的微觀取樣,聽聽九零後世代,如何從科索沃照見台灣;以及加泰隆尼亞小說家,如何將自身歷史,介紹給他的中文版譯者。
這樣一本新舊文交雜、打破典型論調且在地味十足的春季號,就是《換日線》為讀者們預排的歐洲行程。現在,我們要交給你的,不是一份漂亮的宣傳文案,而是一本貨真價實的「歐洲生存指南」,祝你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