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天下雜誌《微笑季刊》:好物款款行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活.日用  
往質感生活前進
「過去我們生活在其中,將來我們還要生活在其中。」——日本民藝之父 柳宗悅
螺旋狀的玻璃筆尖,吸了墨更閃閃發亮,傳承第四代的手藝,源自日治時期老匠師的專注,森作所用一支鋼筆講究生活日用。一張榻榻米,得從一根稻草的專業說起,裁切、拉平、針縫是義興疊蓆裱褙行百年不變的手感。南天書局裡珍藏漫畫家劉興欽的《台灣客家喬遷圖卷》,說一段台灣客家人的移動故事。

旅居.奇巧  
找出台灣限定
「成為一個藝術家,必定要相信生活。」 ——英國雕塑家 亨利.摩爾
給好物住的玩味旅舍,不只是休息空間,也是設計師的展演平台,先選家具再入住501號房,讓設計直接進入生活。漂流木、彈珠、玻璃都是材料,從都蘭到滿州,主人夫妻用手工燈點亮老屋。來自花蓮的墨玉一打上光,濃淡深淺各異的綠有如山水畫,吳義盛製成薄透的食器,正是台灣個性的玉質原色。外太空色調、空靈的聲音,Sine天鼓工作室讓廚房裡的瓦斯桶,華麗變身「天鼓」宇宙原音。

同見.勤工
回答台灣匠師精神
「不誠,無物。」 ——中庸
從精緻茶則到大型木櫃、神龕,老件修復師張春能,延續「物」的壽命,人與老家具的情感記憶。老屋修舊如舊,美麗的「蜈蚣瓦」的緊密斜布、計算吉凶禁忌的公式,面臨傳承的生活技法,在人間國寶「瓦作」師傅身上找到解答。用短竹管、細藤、鏡片、薏米珠縫製的臀鈴,是賽夏族矮靈祭的專屬樂器,潘三妹用臀鈴編織技藝,傳遞族人的心靈寄託。

同行.開物
從傳承到創新
「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傳統累積,才有那百分之一的創新。」——無垢舞蹈劇場創辦人林麗珍
材料身世學x設計魂,范承宗用台灣天然竹材,重新詮釋傳統竹藝的可能。記憶中趴在地板上的涼夏,拉高童年視角,MOREZ將磨石子變成桌面、花器、杯墊,從平面到立體的再進化。台南風獅爺復育計畫,捏出心目中的風獅爺,守護老宅屋頂,陶藝師吳其錚重現安平小鎮的常民文化。藺草編織與木雕、皮革、金工混搭碰撞,八○後設計師的自我追尋,遇上嬤級工藝師突破自我,讓台灣藺編大躍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微笑小鎮Long stay  發現台灣小鎮的美好

台東知本——走進卑南族古老部落「卡地布」,一切請照規矩來!「巴拉冠」青年集會所,嚴禁婦女、小孩進入,「達古範」是12歲以下小朋友的學習地。11月到12月中旬的杭菊採收,把部落染成一片金黃。木雕師高獻庭用特製美工刀在木頭上說文化故事。懂木頭的藝術家伊命,善用漂流木原始狀態使生命延續。藏在桑布伊年輕身體裡的老靈魂,用歌聲讓世界聽見卑南古謠。在知本不只泡湯,帶著原住民肉粽「阿拜」,到知本林道賞蝶賞瀑布。

彰化鹿港——鹿港亙古吹著小鎮風,龍山寺旁喝一碗鹹甜麵茶,或跟著麵粉香氣散步到阿振肉包,咬一口傳承兩百年的樸實滋味。短短杉行街很有戲!68號平房是作家李昂的老家,29號萊兒費可唱片行,不賣唱片,是看展的小藝廊,停著偉士牌的20號書集喜室,選一本書、點一杯茶,躲起來安靜一下午。靜訪後車巷找手編蒸籠職人,或到石廈街找一把獨一無二雕刻刀。在宮後巷遇見1952,老檜木的香味隱約瀰漫在老時空、新建築。

新北鶯歌¬——走進台灣景德鎮,鶯歌有兩百多年製陶歷史。在台灣唯一以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看見台灣陶瓷的一路走來。立晶窯老老闆手繪魚蝦的台味碗盤,讓生活陶器更接近日用。陶華灼是前衛陶藝市場的窗口,四個主題館,小鎮裡也有藝廊級的展演空間。第四代接手,新旺集瓷打開工作室,讓旅人親自手拉坯,變色杯是最好的伴手禮。楊莉莉青花以剪紙為藍圖,融合繪畫與陶瓷技藝。茶與陶、水與火的協奏曲,大謙堂將陶藝結合品茗與小食。走逛文化路歷史街區,重新認識最有生活感的陶鎮風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微笑季刊預告:2017年3、6、9、12月,每季27日,一起美好台灣的嚮往與追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