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十六歲的海洋課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人形容臺灣是航行於西太平洋東亞陸棚邊緣的航空母艦,只可惜這艘船上的船員,都因為怕海,而選擇躲在船艙裡,試想,這樣的一艘船將如何航行?又將航向何方?

向海發展是人類的大趨勢,大好機會已經來到島國的我們身邊,來到我們這座轉過頭來就能直接面對大海的寶島。

失去海洋的島國人民,如同失去夢想只剩現實的人生。

我們是陸生動物,海上活動從心理到生理都需要適應和調整,這是擴大生活領域的跨界行為,當下我們會思考,必要這樣做嗎?必要如此冒險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我們做了選擇,那就是生命成長的決心。走出去、航出去的過程,耳際常有濤聲,視野在海面漂泊,心思繫在漂泊深處,我們也許會聽見一首洄瀾的曲子,遇見船邊上演的一齣戲,這航海、遊海、看海的過程,內心將得到有別於陸地的滋養,海洋於是和「生命教育」有了直接牽連。

接觸後會想要認識,認識後會想要關心,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海島上有許多人不願意接觸海,也不願意認識海?轉過頭來就是美麗的風景,為何轉不過來?於是有人去說明、去鼓吹:不過冒一點險,付出點代價,就有海闊天空的機會。這就是「海洋教育」。

作者:廖鴻基

1957年出生於花蓮,曾從事漁撈,以及執行多樣海洋計畫,並將海上生活觀察與感想寫成海洋文學作品。著有《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尋找一座島嶼》、《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漂島》、《台灣島巡禮》(編著)、《腳跡船痕》、《海天浮沉》、《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南方以南》、《飛魚百合》、《漏網新魚》、《回到沿海》、《划向大海 找到自己》(編著)、《大島小島》、《海童》、《黑潮漂流》、《遇見花小香-來自深海的親善大使》等。得了些文學獎肯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