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初斷食:淨化身體,啟動最全面的自癒力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對於「斷食」,您瞭解多少?

許多人聽到「斷食」這兩個字,第一直覺就是不吃東西,繼而出現「不會餓嗎?」「身體會壞掉吧?!」的各種疑問,並心生畏懼。

斷食,不是不吃,而是改用有能量的東西,去替代我們平日的飲食內容,在某一段時間內遠離食物,讓身體好好的休息。

斷食也是最古老的自然療法,包含許多動物在生病時也會自動不吃東西,透過讓腸胃休息及排毒,啟動身體的自癒力。很多部分的人對斷食完全不了解,甚至有諸多誤解,對這件事敬而遠之,因而錯失了取得健康的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從熟食文明開始,人類的身體就開始逐漸改變。人體胰臟的體積,已被證實逐漸擴大,道理很明朗,因為它被過度使用了。因為熟食已失去了食物酵素,於是製造消化酵素的工廠—胰臟,就得長年無休地工作。胰臟把製成的消化酵素輸送到小腸,盡全力支援食物的分解,很簡單的邏輯,很明確的職責劃分,卻是現代人慢性病纏身的源頭。

身體原始的設計,無法辨識這些熟食,於是只好先將它標示為「待處理」,由於標示「待處理」的食物過多,身體工廠必須有大量的原料支援,形成非常無形的能量負擔。為了因應身體的能量變遷,因應身體的價值順序變動,身體把處理廢物的重大任務擱置,傾全力去處理食物。這件事情非同小可的程度也大大超越你我所能想像,身體「一旦處理食物就不處理廢物」的恐怖事實,導致現代人的體內幾乎都成了垃圾堆積場,每一位以熟食為主食的現代人,都得正視身體內大量囤積毒素的事實。

肥胖是熟食效應的結果,子宮肌瘤、心肌梗塞、腫瘤癌症也是熟食效應造成,即使是平日的小感冒,都和熟食相關。都是從平日腸道的不經意囤積開始,也從某一天的大吃大喝開始,我們的免疫大軍在身體能量的變遷中失去了酵素的後援,身體不得不勒令免疫系統暫時出面苦撐,加上勞累與壓力的負面拉扯,抵抗力往往就在瞬間潰堤。

值得一提的是被多數人忽視的斑塊,包括老人家臉上出現機率極高的老人斑,或者是中年男女顴骨上方出線機會不低的肝斑。這些都是身體堵塞的訊號,它們在臉上或身上出現,表示平日不重視健康,也是長時期完全不養生所導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因為熟食對身體造成如此大的負擔,如果我們從沒有熟食的角度去認識斷食,生食的主軸是酵素,酵素代表能量,代表身體所有細胞的生命源,當身體在完全沒有負擔的前提下接收能量,而且持續接收,身體的自癒力被啟動,身體意識從昏睡中逐漸甦醒過來,接下來才是身體處理所有毒素廢物宿便的體驗。

作者陳立維老師從柯維大師 (Stephen R. Covey) 的教導中體會到「以終為始」的意義,因為斷食就是這麼一件必須在開始的時候就知道終點狀況的計畫,脂肪囤積少了,毒素清除了,身體乾淨了,血管暢通了,健康又向前一大步了。他根據八年多以來的照片逐一比對,臉部和身體的線條都顯著雕塑,皮膚的光澤和亮度也持續被關注。

坊間有各式各樣的斷食法,本書介紹的是酵素斷食,根據本書作者十年來親身斷食以及輔導數千位斷食者的經驗,深信透過性質溫和、使用上百種蔬果做為材料發酵的優質酵素來做斷食,是最安全、也最能達到健康目的的方法。書中更有許多位執行過斷食朋友們的親身分享,希望能幫助更多人,走上健康之路。

療癒是身體的天賦,請透過用能量取代熱量的方式,讓身體能好好休息,得到最佳療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簡介

陳立維

澎湖馬公人,從大學時期起定居台北市,曾經就讀台大農學院和台北醫學院。從小在父親的診所成長,耳濡目染接受到疾病與醫療的連結,從認定到懷疑「生病必須看醫生」的普世價值,從相信到否定「醫療可以找回健康」的傳統認知。他相信這是一種願力,從他發出「找到健康正解」的願,老天爺就不斷送來貴人和機會,最終竟然不是在知識探索中尋覓到答案,而是在斷食的實際行為中領悟到健康的正解。

從不解何謂價值觀,到確實將價值觀與生命連結,將時間的運用與重要價值連結,最後體會到週計畫的魅力與每日練習的威力,原來「健康也得做到每日練習」是他最精準的體悟。「健康不能仰賴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老年的健康要從此刻開始經營」,「每日半日斷食是拒絕疾病的最佳保健養生方案」,「健康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兼善天下」,「健康是境界不是學問」,這些都是他的重大呼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認為健康是一門管理學,斷食則結合健康與時間管理的精髓,將健康的價值與時間運用的巧妙發揮到淋漓盡致。他認為健康最簡單的途徑就是持續與定期讓身體休息,讓生活放鬆,讓生命呼應身體意識與靈性意識的原始意念。

相關著作有《益生菌觀點》、《彩虹處方》、《零疾病,真健康:不依賴醫生的80種方法》、《健康是一條反璞歸真的修行路》。

相關著作
《健康是一條反璞歸真的修行路》
《零疾病,真健康:不依賴醫生的80種方法》
《態度與行動,決定你的健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