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全球反恐戰爭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到911事件、斬首賓拉登

基地組織將難以構成關鍵性的威脅,他們也不會很快就消失。代之而起的主軸,是相關列強在中東的地緣政治角力,……美國與伊朗在伊拉克的角力,漸次擴散為美國與伊朗.俄羅斯.中國……,然後又沿著美國對俄羅斯、美國對中國的角力線,將衝突擴散至全球其他區域。地緣政治,取代著「全球反恐戰爭」,成為世界政治史的新主軸。

『基地』難成關鍵性威脅,但不會很快消失

九一一事件,距離今天已有十六年多。所謂的恐怖分子(聖戰士)還存在,恐怖攻擊事件仍不斷發生。反恐已經被美國及大部分國家列為外交政策多年,為什麼恐怖分子仍存在?恐怖攻擊仍不斷發生?這必須回歸到史學與國際關係學的基本層面,探究發動恐怖攻擊的聖戰士是怎麼被培養出來的,及奧薩瑪.賓拉登的「基地」是如何形成,才能完整地了解事件的始末。(參見書第一章「戰爭的起源」與第二章「國際聖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發動全球反恐戰爭,防止美國境內再次發生類似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目的達到了,但是發動恐怖攻擊的基地組織並沒有達到他們最終的目標─發動一場伊斯蘭版的世界革命,將美國的影響力驅逐出中東。隨著美國接連於二○○一年十月發動阿富汗戰役、二○○三年三月發動伊拉克戰役、伊拉克游擊戰爭、與伊朗的衝突、摧毁基地(參見書第三、四、五、六、七章),以及斬首賓拉登等行動之後,恐怖攻擊的強度與影響已大幅減弱。另方面,聖戰士組織已由原奧薩瑪.賓拉登的「基地」分化為原基地蓋達組織、伊斯蘭國,以及草根聖戰士三大陣營。原基地蓋達組織因受美國反恐行動影響,維繫基地繼續活躍的財力支撐力已變弱,雖然伊斯蘭國與草根聖戰士仍活躍,但是恐怖攻擊的強度已難以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構成關鍵性的威脅。

有關伊斯蘭國部分,組成伊斯蘭國的聖戰士原是基地蓋達組織在伊拉克的分支,2013年由該分支激進派的聖戰士組成,後又徵召許多海外聖戰士加入,成立後即與基地組織分道揚鑣。伊斯蘭國勢力強大,控制敘利亞北部、東部及大部分伊拉克地區,由於其激進的行動與作為,使得原本已戰亂不堪的敘利亞與伊拉克,陷入的戰爭中有戰爭的混亂情況。

面對伊斯蘭國的激進作為,各國以正義為名加入反伊斯蘭國行為。事實上,俄羅斯加入制裁伊斯蘭國的行為,不僅期能擴張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也有利於增加日後在敘利亞和談中的籌碼。伊朗與俄羅斯為同一陣營,企圖透過敘利亞,從中取得制霸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美國亦號召西方國家針對伊斯蘭國的暴虐行為,組成反恐陣線。既然,俄羅斯與美國都同時發出打擊與消滅伊斯蘭國的口號,雙方的軍事作戰實力加起來絶對可以消滅伊斯蘭國,但是為什麼伊斯蘭國仍持續不斷地暴行肆虐?問題在於美、俄及其盟國都以利益為出發點,都沒有將伊斯蘭國視為主要敵人,各國都將焦點集中在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尤其美國及其盟國,如土耳其、以色列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則將目標集中在推翻阿薩德政權,以削弱其背後的伊朗。不論是通過代理戰爭或支持準軍事行動,各國追求的是各自在中東地區的利益,毫無疑問地,只要各國仍以本國利益為中心,伊斯蘭國的恐怖攻擊將繼續存在。

事實上,持續不斷的恐怖攻擊與伊斯蘭國的崛起是美國全球戰略副產品的副產品,延續聖戰士與基地戰略的缺陷而起。中東戰亂是否能平息,最癥結的關鍵在於美、俄等國的地緣政治博奕能否停止,如果不能,那帶給中東地區居民的將會是無止息的動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恐自二○○一年起是美國戰略的一部分,但是真確來看,預防競爭性強權崛起的全球戰略才是美國主要的戰略重心,這點由美國於二○一三年針對中國崛起與競爭,所提出重返亞洲的「亞洲再平衡」政策來看,就可明白。以其他國家的角度來看美國的全球戰略,問題在於戰略所涉及範圍已超出美國原有的勢力範圍:北大西洋區、南大西洋盆地區及部分亞洲季風區,且戰略具有針對性,特別是針對中國與俄羅斯兩國。美國要在裏海盆地及中亞諸國等歐亞大陸中部南緣地帶進行戰略操作,勢必挑戰中、俄兩國在這些地區的勢力及利益,且這兩國絶不會坐視。

從二○○一年到二○○六年,反恐是世界各國炙熱的核心政策,時至今日,在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等國際互動場域中,美國、俄羅斯及中國以地緣政治做為戰略擘畫的角力力度遠超過反恐炙熱期,三國的地緣政治角力對全球的影響程度早已成為世界政治史的主軸。
 

作者簡介

張錫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俄羅斯聯邦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政治學博士,專攻國際關係。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副教授。
專著有《中亞區域安全淨評估》、《全球反恐戰爭》、《聖戰與文明》、《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