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經典100句:元曲
- 書名:中文經典100句:元曲
- 作者:文心工作室
- 出版社: 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0/10/03
- ISBN:9789861203270
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作者背景小常識】:作者基本背景資料及小故事。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元曲是在唐詩和宋詞之後,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學作品,包含了散曲及劇曲兩種形式。《中文經典100句──元曲》為系列第二十二本,精選元代至清代曲作100則,以活潑的文字,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
書中除了散曲之外,更介紹了《竇娥冤》、《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元代與明清重要劇曲中的名句,並新增【劇曲的故事】,清楚交代該劇的整體內容與情節發展。
全書可約略分為四大主題。名句「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新啼痕壓著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將閨中女子的相思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出自於白樸〈沉醉東風.漁父〉的「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則通過對漁夫生活的讚美,抒發自己對寧靜恬淡生活的嚮往之心。
由於元代廢除科舉,讀書人失去發揮的舞台,因而常創作期望能避世獨居,表達隱居志向的作品。除此之外,他們也寫下了不少感懷人生的篇章,如馬致遠的「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薛昂夫的「春若有情春更苦,暗裡韶光度」等,都從不同角度對於時光流逝抒發感嘆。更有如「世間人睜眼觀見,論英雄錢是好漢。有了他諸般趁意,沒了他寸步也難」、「忠孝的在市曹中斬首,姦佞的在帥府內安身」等批判現實的出色作品。
在《中文經典100句——元曲》中還有更多精采實用、千百年來益顯光輝的智慧名句,值得我們不斷反覆思索咀嚼!
本書特色
《中文經典100句──元曲》精選元代至清代曲作裡最精采實用的100句名言,不僅有原文、註釋,更包含名句背後的故事,以及後人對名句的應用,方便工作忙碌的現代人、課業繁重的學生在短暫閒暇時間,能快速閱讀吸收其中的實用智慧。
1.挑選自元代至清代重要作家與作品,將「曲」做了完整的介紹。
2.除了散曲外,更有劇曲的名篇故事,內容比一般曲選更為全面。
作者簡介
總策劃 季旭昇
1953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現任玄奘大學中語系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合編)、《說文新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讀本》等。
1994年,中華電視台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6年,中華電視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2001至2006年,國語日報「字圓其說」專欄撰稿。
商周出版書系「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經典100句」總策畫,《漢字說清楚》(2007年出版)
文心工作室
王云希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畢業,曾任國小教師、作文老師,現任職於健康產業。相信中國文學在21世紀將找到新的出路,中國文化也會成為嶄新的普世價值觀。
吳仲騏
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於國中任教。
吳昆展
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喜愛古典文學及推理小說,專長為文章分析與三國演義研究。曾從事出版工作,現為莊敬高職國文教師。
李佩蓉
愛哭愛笑愛夢想,游走於文學、教育、傳播三大領域,樂於嘗試各種可能之外的可能,想把世界妝點得更溫暖浪漫些。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目前任教於台中市曉明女中。
沈婉玲
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為戲曲、南管等。
黃文奇
讀文學,卻涉入哲學;愛自由,卻身陷樊籠。平時寫詩,愛好攝影與閱讀,每日一杯咖啡,討厭虛偽。
黃淑貞
淡江大學中文系、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曾任《文訊》雜誌社文字編輯、崇右技術學院系助教、國科會研究計畫助理、國小作文班指導老師。著有《地球的孩子系列──聽見最美麗》、《擁抱大文豪》、《國中精典古詩文快讀》,並編有《如何捷進寫作詞彙》。
裘依文
政治大學中文系學士、美國杜克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現居美國,在閱讀中寄託鄉愁;在寫作中複習青春。
鄒巧韻
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業餘文學愛好者。
劉素梅
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曾任職公務人員。長期參與「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經典100句」系列寫作。
趙修霈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澳門科技大學專任講師,現為東吳大學、聖母護專兼任助理教授。著有《中文經典100句:西遊記》(合著)、《中文經典100句:水滸傳》(合著)及多篇學術論文。
蔡明蓉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候選人,於台灣科技大學、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兼任,講授戲劇選讀、現代戲劇欣賞與習作、閱讀與作文等課程,並常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增益學生學習效能與多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