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鋅皮娃娃兵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那些母親,在墓地裡講述自己孩子的故事,彷彿他們還活著,而不是被鋅皮棺材送回的屍體…….

「我不知道,我們這一代人從那場沒有人需要的戰爭活下來,將來會怎樣。請不要提到我的名字。我什麼也不怕,但我不願意被留在這段歷史裡。」

她的文字為時代的苦難與勇氣發聲

亞歷塞維奇童年生活的村莊中沒有任何成年男性,只有女人和孩童,因為男人都在戰場上犧牲了。從那時起,她就習慣傾聽,傾聽那些婦女述說的故事,傾聽關於死亡的聲音,她將這些故事轉化成文字。因為她相信如果沒有人記錄,很快就會被忘記,而這世界上需要有人為人類的情感歷史留下紀錄,需要有人為他們發聲。本書她即時記錄一場失敗的戰爭,一場被人民否定的戰事,並在戰爭結束後兩年內立即出版,為的就是不讓世人遺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何人類永遠無法自戰爭脫身?

二戰之後,不過三十年,蘇聯在1979年投入一場長達十年的戰爭。當時數萬年輕人受政府鼓舞、欺騙投入戰場,最終落得「鋅皮裹屍」的下場。母親只能看著裝在鋅皮棺材中的孩子,無法相信她生命中的「小太陽」就此消逝。

這些年紀大多不到二十歲的大兵,即便自戰場上生還,也幾乎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他們習慣用槍桿子解決問題,不順己意,那就把人一槍斃掉。戰場生活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改變他們心性,他們卻只能延續來自戰場的恐懼……

當戰爭的正義被質疑,沉痛的母親無法相信被稱為英雄的兒子竟然是在前線殺人如麻的劊子手。為國家、為革命獻身戰場,為何如今得引來指責,不過是履行人民的義務罷了,不是嗎?軍人身份讓這些退役大兵遭受鄙視,招來臭名。在這場長達十年,卻無人需要的戰爭裡,誰是應該負責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繁中版特別收錄「對《鋅皮娃娃兵》的審判」

原書出版後三年,作者亞歷塞維奇遭到控告,一些人站出來指責她的書歪曲事實。針對這些控訴,當時有人認為是再次興起的共產勢力操縱人心的結果。台灣版特別收錄這段法庭紀錄和社論、媒體投書等各方立場言論,有指責有支持,集合當時各種的聲音。使人不僅看到戰爭中不同的面向,更讓人看見當時人如何面對戰爭責任、怎麼面對記憶傷痛,是逃避或是勇於承認,他們的選擇依據利益、名聲、自我欺騙或是……
 

作者簡介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孔:二戰中女性的聲音》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2011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悲鳴》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間:最後的蘇維埃》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譯者簡介

高莽

1926年生,黑龍江人,畢業於美國哈爾濱基督教青年會學校,中國翻譯家、肖像畫畫家,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名譽博士。2004年,獲得中國翻譯協會「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2013年,以《安魂曲》一書獲得俄羅斯新世紀最佳中文翻譯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翠娥

國立政治大學俄文系學士、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語言系文學碩士。譯作有:《雪舞者》、《初戀:屠格涅夫戀愛經典新譯》、《把我埋在牆腳下》、《諜影圍城:土耳其戰地迷情事件》。

(翻譯最新增訂版「序幕」到「墓誌銘」增補部分)

魏岑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畢,曾取得教育部辦理赴俄羅斯交換獎學金至國立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交換一年,返國工作兩年後,秉持著對俄文的喜愛,重返母校斯拉夫語文學系攻讀碩士,於二〇一六年取得碩士學位,現為兼職譯者,從事俄文筆譯、口譯。

(翻譯最新增訂版「對《鋅皮娃娃兵》的審判」前半)

陳志豪

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及廣告學系雙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碩士。曾參與合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二○○九年三月份《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九卷第一期《知識和權力的畛域:俄蘇東方學與捷克漢學研究初介》專輯期刊文章〈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維護學術名義暨國家利益〉,以及俄羅斯國際工程院臺灣分會會刊專業文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翻譯最新增訂版「對《鋅皮娃娃兵》的審判」後半)

好評推薦

亞歷塞維奇讓世人看到了記者的良心,看到了寫作的能量,她在媒體日漸商業化、庸俗化的年代,點起一盞溫暖的燈!──蔡詩萍/台北之音台長、POP Radio節目主持人

亞歷塞維奇寫實地記錄這不到三十年間俄羅斯民眾歷史記憶的轉變,很真實,也令人感到荒謬與噓唏。——莊德仁/台灣師大歷史博士、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她真實且長期記錄那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等同胞的生活經歷,用莊重大氣的文筆,清晰傳達出他們的激情與悲傷。──德國書商和平獎頒獎詞

正如本書所描述的,不管在什麼地方,戰爭的本質都一樣:殘忍、醜惡,摧毀人性,最令人難忘的是那些娃娃兵的母親,尤其是當他們被裝到鋅皮棺材運回家時,母親在墓地裡講述孩子的事,彷彿他們還活著。──出版人週刊

她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講述那些士兵面對的戰爭是何種模樣,揭露了強加人民頭上、扭曲人性的暴行。──圖書館雜誌

用宏篇巨幅展現了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中的細節。──紐約每日新聞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二〇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