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遠見雜誌 12月號/2019年 第402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編者的話

使命感‧責任感‧成就感
文╱楊瑪利

不管年紀多大、資歷多深,使命感強、熱愛學習幾乎是任何領域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質。
本期《遠見》訪問了幾個這樣的重量級人物。首先來談談廣達創辦人林百里。今年70歲的他表示,當年從台大電機系畢業時,碰到數位時代,如今50年過去了,碰到了AI大時代,這是一個大革命,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都投入AI,讓他這幾年來一直很興奮,「哇,又來一個好機會,就在我面前。如果我50歲就好了!」
從香港到台灣就讀台大電機系至今,林百里每天覺得工作很好玩,從未想過退休。如今碰到AI與5G即將來臨,更讓他天天充滿學習熱情,忙著構思如何帶領公司轉型,所以「還不用退休啦,這個這麼好玩,不用退休啦,」他這麼說。
驅動他不斷前進的是三個感:使命感,責任感與成就感。首先是心中有使命感,希望完成什麼,再抱著責任感,努力完成,不管最後賺到錢、得了獎或有了名,都會有成就感,這樣一直循環下去。
林百里、傅高義的熱情
自從1988年創辦廣達,他靠著這樣的熱情,三次帶領廣達掌握住時代變遷的新機運。首先是掌握住移動運送,使廣達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筆記電腦代工廠。2000年後他投入雲端運算,如今也是全球最大伺服器製造商。2016年起,他開始投入AI運算,正加深加廣布局中。本期詳細報導內容,除了雜誌報導,還可以同步掃描QR code收看專訪影音。(頁66)
再來談談本期採訪的另一位重量級人物︰哈佛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今年89歲的他,40年前出版轟動一時的著作《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身為美國人,他投入了日本與中國的研究,一直覺得有責任讓美國人更了解中國與日本,因此一生孜孜不倦研究。
2000年從哈佛大學退休後,為了讓美國更了解中國,他繼續花十年完成《鄧小平改變中國》一書。2011年左右,當他快完成鄧小平一書時,中日關係因釣魚台問題降到冰點,讓傅高義又興起一種新的使命感,希望中日關係可以好一點。因此他82歲起,花了七年,又最新完成500頁的巨作《中國與日本》,解構過去1500年來的中日關係歷史。他的使命感從何而來?可見本期報導。(頁82)
本期封面故事特別前往日本,報導被稱為日本「新明治維新」運動的〈日本社會5.0〉,某種程度也受到林百里的啟發。過去一段時間,他經常提到日本社會5.0是一個值得台灣思考的願景,是建構以人為中心的超智能社會,融合了AI、5G、雲端科技。除了林百里,台灣產官學研也都對日本如何打造社會5.0,充滿好奇,一直有人組團前往日本考察觀摩。
本期專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重要的社會5.0規劃師上山隆大,現任內閣府總合科學技術創新會議常任議員。原本在美國名校史丹佛任教的他,對日本於90年代逐漸陷入衰退,憂心不已,「我時常站在美國西岸,隔著太平洋遙望日本,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協助日本再次強盛。」如今,他終於站在日本轉變的浪尖上。(頁196)
本期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大調查。一是第17屆《遠見》第一線服務業服務品質大調查,今年19個冠軍,花落誰家?(頁92)另一個是台灣企業數位轉型大調查,首度揭露台灣各行各業數位轉型的成績單,值得參考。(頁15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