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最後一個人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山文學獎》、《現代文學獎》、《李箱文學獎》得獎作家驚豔之作
◆2017「世宗圖書文化體育觀光部」、「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優良好書
◆2018年首爾市「年度之書」
◆《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韓民族日報》推薦好書
 
在無盡的絕望中,偶爾仍能感受到神的存在……
倘若真的有神,祂也會覺得我們很髒嗎?
 
這些年來,她從未真正入睡。
在夢裡,她總會想起自己曾擁有的那些名字,以及撲向那些名字的身體;
在夢裡,她也不曾忘記那些少女的名字,還有少女們輪唱般的慘叫。
但無論是醒是睡,她已忘卻自己真正的姓名,停止去想自己是誰。
 
因為想起自己,她只感受到羞恥,看見男人仍覺得害怕。
擁有祕密的人,再也無法信任誰,再不懂何謂歸屬感,
甚至再也流不出一滴淚……
 
當電視播報著「慰安婦受害者只剩下最後一個人」的新聞,
一股恐懼油然而生──「不,這裡還有一個人……」
 
她終於發現,自己還是那個被禁錮在慰安所的無助少女。
她恐懼的,並非是將要剩下自己「一個人」,
而是不確定,自己可曾真正成為一個「人」……
【關於本書】
有時,一切歷歷在目;有時,只剩一片模糊。
但若是從頭到尾都記得,她是活不到今天的。
作家金息不只寫出戰爭之下,女性在身體與精神上所遭遇的性暴力,更透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讓慰安婦奶奶「她」持續被記憶禁錮的孤獨人生,躍然紙上。
 
一段歷史縱有各種解讀的觀點與立場,但「她」的故事,是要眾人清晰看見慰安婦受害者身而為「人」、為一個「生命個體」的面貌。13歲的女孩成了90歲的老奶奶,她遭受的無可挽回的毀壞,使她從未真正逃離地獄、擺脫恐懼。
 
慰安婦受害者是一個「人」,更是眾多「一個人」集結的一個「群體」,無論是否只剩最後一個人,我們都該共同正視這一段,她們想逃避也想面對,想擺脫、卻也害怕遺忘的記憶。
 

作者簡介
 
金息
 
1974年生於蔚山,大田大學社會福祉系畢業。
 
1997年,以〈關於慢〉入選《大田日報》「新春文藝」,隔年再以〈中世紀的時間〉榮獲「文學村新人獎」,正式於文壇出道。並曾榮獲「現代文學獎」、「大山文學獎」和「李箱文學獎」等。
 
她擅長描寫人物的心理,關注的議題也深入社會、十分廣泛,包括以「六月民主運動」為題的《L的運動鞋》;講述1937年的蘇聯「高麗人集體流配」事件的《漂泊之地》,更榮獲第51屆「東仁文學獎」。
 
金息的目光也觸及到女性與弱勢群體。除了描寫婆媳、女人關係的《女人與她們進化的天敵》;在2016年出版的《最後一個人》,是韓國第一部以「慰安婦」議題為主軸的長篇小說。她歷時2年,研究了300多條受害者證言,詳細縝密之程度猶如「紀錄片式小說」,本書也售出日文、英文版權。
 
她希望透過文學,持續關注「慰安婦」議題,以「個人」的記憶喚起「共同體」的記憶與重視。2018年,她再度以滿洲慰安所的15歲少女為主角,發表小說《流逝的信》。其他作品有《我美麗的罪人》、《水》、《丟掉那隻黃狗》等。
 

譯者簡介
 
胡椒筒(hoochootong)
 
專職譯者,帶著「為什麼韓劇那麼紅,韓國小說卻沒人看」的好奇心,闖進翻譯的世界。
 
譯有《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那些美好的人啊》、《信號Signal:原著劇本》、《您已登入N號房》等。
 
敬請賜教:hoochootong@gmail.com
Instagram|@hoochootong.translator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