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書與畫像:吳爾夫談書說人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維吉妮亞.吳爾夫以創作經驗豐富的小說家筆觸,隨筆的形式,沒有教條,不帶成見,無拘無束地談自己對某一作家、某一作品這樣那樣的印象,構成了讀者展讀時的自在與欣然。

《書與畫像》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收入的文章較多,討論的是文學方面的問題或作品。第二部分是人物評論,它們向讀者展現了某個男人或女人栩栩如生的肖像,但這個人不一定是文壇上的人物。

本書最開始的幾篇文章主要是非正式的隨筆或文學素描,其中有些是從書評演化而來的。非正式隨筆,或曰個人隨筆,是她極欣賞的一種文學體裁,主要因?它允許作者展示個性或「自我」。這幾篇文章對她創作非正式隨筆的技巧有所展現。接下來先是討論幾位男作家的隨筆,而後是對以女作家及其作品題材的書的評論。這種依據性別的分類看來或許有些隨意,但其實是因她對身為一名女性–而且是女性作家–的含義有鮮明的意識。她往往把女性置於其自身的傳統,而不是更廣義的人類的傳統中去看,這是她在討論女性時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一部分的最後幾篇文章是她對書信集的評論以及另外一些讓我們體會到維吉妮亞.吳爾夫對「文學地理」的重視的隨筆:她意識到地域感在許多英國作家的作品中佔據重要地位。任何人在讀過她的小說之後,都能覺察到對她個人而言某些背景具有重大意義:倫敦、康橋、康沃爾郡。因此,她也深切意識到環境對其他作家的影響:約克郡沼澤之於勃朗特姐妹,湖區之於華茲華斯,倫敦的街道之於狄更斯。事實上,她對英語文學的愛在很大程度上與她對英國本身、對英國歷史和地理的愛息息相關,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部分中的人物肖像也和前面對作家的評論一樣按性別分開,原因也是如前所述。維吉妮亞.吳爾夫在描寫女性時,幾乎總會表現出她對女性受到的限制和約束的意識。在回顧女性的一生時,她以卓越的技巧揭示出社會認為女性應該扮演的角色,這些角色因時代不同而各異,但在某種意義上總是受壓迫的。毫無疑問,我們對19世紀女性所受壓迫的認識總是比對伊麗莎白時代女性所受壓迫的認識更清楚,而這一事實本身就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啟示,把這些隨筆依照主人翁的性別以及年代的先後排列使讀者得以領會這個啟示。

作者簡介

維吉妮亞.吳爾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

英國現代作家,以小說、評論、散文蜚聲文學界。她出身書香門第,並以耀眼的才華縱橫文壇,小說代表作有《燈塔行》、《戴洛維夫人》、《海浪》、《歐蘭朵》等。
維吉妮亞.吳爾夫曾為《泰晤士文學副刊》、《耶魯評論》、《大西洋月刊》等英美報刊撰稿,以散文形式發表文學閱讀隨筆,文章寫來優雅高貴又汪洋恣肆,因而博得「傳統散文大家,新散文開創者」之稱譽。維吉妮亞.吳爾夫生前親自編訂出版的《普通讀書》與《普通讀者第二輯》二書,遠流已合輯編成一冊出版(2004)。
阮江平
北京大學英語文學碩士,任職於新華社,譯有《數字謎題》,合譯作品有《領導者準則》、《關鍵時刻的提醒》及《未來之路》等。
戚小倫
北京大學英語文學碩士,曾任職於新華社,現在美國Vanderbilt University攻讀比較文學博士學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