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個只有口頭約定的關係裡,我們用愛攜手創造美好的家庭協奏曲

2018年十月至今,超過150萬人次觀看
公視「我的彩虹家庭:同性戀的小孩會是同性戀嗎?」(www.facebook.com/twlgbtfamily/videos/285976355577768/UzpfSTExOTU0MDMwNDcyNzQ0OToyMjk1MTM4MzIzODM0Mjky/)
《青春發言人》、《誰來晚餐》受訪主人翁現身說法

當媽媽和同性伴侶決定攜手共同生活,阿公問要不要把媽媽的同性伴侶趕出家門,七歲的大女兒反問:「把她趕走?那我們要去哪裡?」

「《富爸爸.窮爸爸》?」小女兒聽到這個書名不解地問。「他有兩個爸爸?所以,他們也是同志家庭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妳明明不是我們的爸爸,但妳很照顧我們,會保護我們。妳選擇和媽媽在一起,然後就把我們也一起愛下去。還有,身為同性戀也不是妳的選擇,但妳沒有怨天尤人,妳就是負責任地愛自己、接受自己,我們從來沒有聽妳說過一句『我因為是同性戀,所以被歧視了!』這種話。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男性力量』。」大女兒振振有詞地說。

「我覺得家庭有很多種,我不會去想說我們家這樣就是很奇怪。我覺得,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愛!愛不愛對方,會不會照顧得到對方、會不會在我有困難的時候,也互相幫忙。」小女兒說。

「聽聽她們愛家志工想說的也無妨。畢竟,我們又不會因為她們的說詞,就變成不是家人,對吧?」大女兒溫和地說出她的堅定。

如果「家」是可能讓人受傷的黑洞,
我們不曾忘記愛的美好,勇敢地跨出性別身分與家庭的框架,
一起建構家,實踐對家的想像,描繪家人的樣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〇一二年年初,我加入了太座和兩個女兒的生活,翻開了我人生新的篇章。太座從來沒有和相同性別的人在一起過,而我則是從來沒想過生活裡會有孩子。

太座的兩個女兒歷經了雙親家庭、在爸爸那裏抱持傳統教養模式的單親家庭、和媽媽再次建立信任與親密的單親家庭。等我加入之後,我們成了兩個女同志和兩個女兒組成的彩虹家庭,女兒也在我們的陪伴下逐步走向自學生活……

這本書是我們一家四口,七年來的相處故事。因為願意與開放,因為以愛為最大公因數,我們一步步朝著信任前進,願意剝除過去那些讓我們不敢去愛的舊經驗,然後再一次擴大自己的愛的能力,擴大到能夠涵蓋彼此,能夠把因為生氣而高舉的矛、因為受傷而拿起的盾都放下。我們勇敢跨出步伐,縮短我們和家門以外的人之間的距離。

「一個被生命引導去如此細膩探索情感與性別議題的孩子,絕對是一個家庭的禮物,因為她╱他是來讓我們解構性別框架、更愛自己的一封情書。」琦琦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書特色

1.第一手分享彩虹家庭的同與不同:透過幽默的日常故事,分享兩位同性伴侶和她們的孩子,如何重新定義家人、家庭角色、性別特質與親密關係。

2.在親密關係中重新定義自己:打破主流家庭/非主流家庭的二分法,跳脫櫃子裡與櫃子外的框架,跳出標籤化的身分認同

3.用真實故事示範如何跟孩子談論同志身分,討論親密關係與喜歡同性對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與社會大眾勇敢而溫和的對話:一家四口勇於與外人互動,並參與同志權益爭取活動。一改外界認為的激烈挑戰或受害者姿態,用平實的日常細節與孩子的質樸語言,提供跳脫性別框架的反思。

5.給同志的父母建議、同志的教會生活建議。

6.目標讀者:作者粉絲,同志族群,對同志議題友善的親子社群、親子共學團體、老師

名人推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佩雯(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翁麗淑(新北市蘆洲區鷺江國小教師)、陳雪(小說家)、陳思豪(長老教會牧師)、諶淑婷(作家)  以愛推薦
 

作者簡介

李詣琦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碩士,曾任源創國際整合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師,目前為心秩序學苑創辦人,著力於家庭關係與個人療癒,也有豐富的體驗式學習活動規劃經驗。經營臉書【覺醒父母。自主小孩】粉絲頁,也在未來Family網路版與Today‘s Number撰寫專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臉書粉絲頁【覺醒父母。自主小孩】:m.facebook.com/autonomouspeople

繪者簡介

Deer Jan

本名詹廸薾,生活簡單喜愛散步的插畫工作者。
畫別人的故事,也畫自己的,著有繪本《dear和你在一起》。
作品搜尋 deer jan illustratio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