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天下雜誌《Crossing換日線》 2月號/ 2017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編者的話

離家的22個理由──衝破同溫層,向外找出路

文‧《換日線》頻道主編 張翔一

「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那張漂過 10,075 公里到達家中信箱、印著LSE(倫敦政經學院)紅色校徽跟自己名字的錄取通知信,是一份我把口袋裡最後一分零錢掏出,也負擔不起的昂貴夢想。
 
因此,我開始了漫長的掙錢、存錢的日子,期間每年都要經歷一次重新申請,期盼對方願意再一次考慮我,只要晚一點收到回覆就提心吊膽、患得患失的日子。好不容易,存款、留學貸款加上家人的支持,終於在第三年,我帶著滿滿的期待,搭上飛往倫敦的班機,用自己的眼睛與雙腳,確認那 1,000 多個日子的想像。」(節錄自歐納〈等了三年,我終於當上小英學妹〉)
 
這一千多個日子裡,是什麼樣的動力與決心,讓她願意兼職三份工作,承受著每年一度可能「一切成空」的不安,與周遭親友「何不找份穩定工作就好」的質疑,也要離鄉背景,回應那一萬公里外的呼喚?
 
「對我來說,出國留學,是不斷探究自己的攻頂之旅,如果不爬上山頂,就看不到山上的風景,也看不見來時的痕跡,更不會明白路途上每個挑戰在我們身上留下的意義。」這是歐納離家的理由:把自己放入一個陌生的學術、生活與文化環境,挑戰自我極限,豐富人生經驗。
 
這一段「攻頂之旅」的動機,不過是這次《換日線》季刊春季號《離家的22個理由》中的一個;不過是每年數以千萬計,從台灣「走出去」的故事之一。
 
「每一萬個旅人,可能就有兩萬個離家的理由」
離家,可以是為了向外找出路,也可以是為了回來幫助「母親」
 
希望這22則真實且真誠的故事,能夠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不論是深深明白離家所需的付出和犧牲,仍然「大膽走出去」,抑或留在故鄉卻不劃地自限,讓「世界走進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