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天下雜誌《Crossing換日線》 夏季號/2020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編者的話

文.換日線季刊執行主編林欣蘋

新冠肺炎的到來,打亂了世界運行的節奏。猶記得《換日線》出版春季刊之際,正是疫情甫爆發的 2 月,此後的 3 個月間,疫情由亞洲蔓延全球,緊接著日本取消東京奧運,讓我們準備了數月的奧運專題被迫中斷,剪到一半的選手專訪影片,隨錄音、照片、和文字檔被擱置在資料夾裡,彷彿一聲未盡的嘆息。

所幸在我們出版夏季刊的此刻,台灣疫情已經明顯趨緩,寫下這段文字時,本土案例零確診更已近一個月。在這個時刻,再來用季刊談疫情,較諸其他實體周/月刊,似乎晚了一步;然而我們相信,正是在這個時刻,更應有媒體挺身而出,換個角度,和讀者們討論屬於你我的「下一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情之初,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想法──盼望疫情早日結束,好讓我們的生活「恢復正常」(back to normal)。直到全球各地紛紛因新冠肺炎「淪陷」──各國採行不同程度的「鎖國」與「封城」政策、健保與金融系統瀕臨崩盤、許多人失業或者放起無薪假,甚至見證各種彷彿科幻小說裡的「末日景象」⋯⋯我們這才明白,人類今日所面臨的絕不只是一場流行病,更是一場顛覆時代的國際級事件,其影響將持續在疫情結束後發酵,並且必將成為歷史上的一道分水嶺。

而當舊的秩序已經崩毀,難以「回歸」,新的生活卻還混沌未明,我們自然需要更多討論和提案,以迎接未來的現實與挑戰──《世界教我的「疫」堂課:國際應變現場》由此而生,這是一本認清現況之後,著力於「面向未來」的雜誌。

延續上一期季刊的編排,我們仍從「教育」、「職場」和「生活」三方面入手,為讀者們帶來世界各地作者的第一手現場觀察,與「後疫情時代」的趨勢分析。我們盼望能回應以下問題:

一、教育:當台灣人最常留學的歐美各國,都因疫情而加劇民間的種族歧視,與政策的保護主義──學子們該如何評估海外留學的利弊?而當全球都因疫情而開始落實「數位/遠端學習」,數位學習普及的時代是否真的已然降臨?線上課程能夠隨著科技的進步,全面取代面授課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職場:對於即將畢業的學子,以及產業受到衝擊的從業者,面臨全球景氣低迷、企業厲行撙節的現況下,如何在資源有限的職場漂亮生存?而對於已經失業,或正被迫放起無薪假的專業人士,又該如何在時代的鉅變下調整心態、重新出發?

在此我們特地選出受疫情衝擊最劇烈的三種產業,設計了 3 頁的「產業觀察」(p. 28-30),邀請從事「旅宿」、「精品」與「醫療」業的作者,談談他們的工作現場與應變之道。

三、生活:疫情改寫了我們的日常,讓我們手足無措,卻也給了我們放慢腳步進行反思的機會和餘裕。從消費習慣、環境意識,到感情觀、人生觀,哪些改變已經發生?又有哪些值得被「價值重估」?

疫情終有結束的一天,但它帶給我們的成長將會留下。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溫習這段時間的學習,也預習即將面對的課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作為媒體,《換日線》學到的「疫」堂課是:當危機爆發、世界處於資訊焦慮之際,我們除了積極回應時代,更應站穩腳步,尋求引領議題的著力點。

我們滿心期盼在不遠的將來、在我們共同形塑「新日常」之時,我們能透過季刊,讓「慢閱讀」成為新的潮流,讓讀者們把對未知的焦慮感,化為深度思考、彼此交流的動力。

更正啟事:《換日線》13 期 38 頁,誤植段落:「筆者過去留學英國,畢業後創立了諮詢公司,主要業務就是為那些缺乏工作經驗的海外大學應屆畢業生,以及在英工作過、但工作經驗在 5 年以內的求職者,提供職業規劃和指導服務,幫助他們尋找在中國發展的機會。」原文(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2948)並無該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