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文字

分享

0
1

白蟻之魂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媲美達爾文的《小獵犬號巡航記》,更勝法布爾的《昆蟲記》。 ──石正人

充滿原創的動物行為觀察文本,一位寂寞天才在南非草原上所寫的白蟻之歌。

學界一致稱譽,埋沒八十年的珍貴文獻,中文世界首度公開。

你看過白蟻在天上飛舞,也知道白蟻愛啃木頭,成為人類欲除之而後快的害蟲。除此之外,我們對白蟻的認識少之又少。白蟻為什麼要飛?神奇的白蟻竟能一點一滴搬運沙土,建造重達一萬一千七百五十噸的白蟻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書是作者馬萊在南非草原上獨立研究白蟻十年的心血結晶。他是一位涵養極高的學者,是詩人、記者、律師、心理學家、科學家。其實這位天才整天想的都是人類的靈魂,為了發掘人類靈魂的祕密,他向自然界尋找答案,而不是在人類身上尋找答案。他雙管齊下,一面研究最像人類的靈長類,一面研究最不像人類的動物,也就是具有社交能力的白蟻。

他深入研究白蟻迷人的靈魂,探索白蟻與生俱來的豐富本能記憶,提出一個非凡的理論,認為白蟻巢其實是一個成長中的複合動物,具有「團體靈魂」。如果拿人體來比喻,蟻后就是大腦,在祕密巢室中發揮神祕的力量,將群落團結在一起。而工蟻、兵蟻則分別負責身體的重要功能。神奇的養菌圃是蟻巢的消化系統。而這個靈魂就是白蟻自動自發、孜孜不倦為群落打拚的原因,也是辛苦工作的成果。

馬萊的研究領先學界多年,早在動物行為學問世前五十年,他就對動物的行為瞭若指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萊辛說:「早在勞倫茲之前,馬萊即已開闢了這門新科學。沒有圖書可以參考,不曾受過訓練,完全不知道這一行其他人在做什麼。他是一位充滿原創的天才!」不過他經歷波爾戰爭,英軍行徑殘酷令他拒絕書寫英文,於是他的研究多以鮮為人知的南非荷蘭語發表,卻造成日後研究成果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剽竊的悲劇。雖然南非媒體與出版界同聲撻伐,甚至外交介入,仍不能為馬萊討回公道。

馬萊命運多舛,歷經戰爭、病痛等折磨,抄襲事件是最後一擊。他於一九三六年舉獵槍自盡。他的朋友德考克博士將這本書譯成英文於一九三七年出版,德考克博士在前言中為整件事情討回公道,已是遲來的正義。將近一百年前的作品,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又有扎實的動物行為學研究,對心理學與哲學影響深遠,也是智慧的饗宴,一般讀者也能體會箇中趣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